嬰兒手足搐搦症,多見於1歲內小兒,尤以3-9個月發病率最高,冬春季多見。主要由於維生素D缺乏,甲狀旁腺代償功能不足或其它多種因素的影響,致血中游離鈣降低,使神經興奮性增高,引起局部或全身肌肉抽搐。血清鈣離子降低是本症的直接原因,在正常情況下,血清彌散鈣約佔總鈣量的60%左右,若血清總鈣量降至1.75~1.88mmol/L(7~7.5mgdl),或鈣離子降至1mmol/L(4mg/dl)以下時,即可出現抽搐症狀。
血鈣降低可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維生素D缺乏症初期,若甲狀旁腺未能代償其血鈣的降低,以至血磷正常而血鈣降低,臨床上出現低血鈣症的表現而骨骼變化不顯著。
(二)春夏季戶外活動增多,使體內維生素D合成驟增,或用維生素D治療之初,均使未鈣化的骨骼加速鈣化,血鈣大量沉著於骨骼,骨骼鈣化加速,舊骨脫鈣減少,腸道鈣吸收又相對不足,使血鈣下降。
(三)感染、發熱、飢餓時,由於組織分解,磷從細胞內釋出,血磷升高,使血鈣下降。
(四)六個月以內嬰兒生長髮育最快,需要鈣質較多,若飲食中供應不足,加以維生素D缺乏則易發病。
(五)長期腹瀉或梗阻性黃疸,使維生素D與鈣的吸收減少,致血鈣降低。
(六)當血液pH升高時,如過度換氣所致的呼吸性鹼中毒,鹼性溶液注射過量或酸中毒被糾正時,可加速鈣離子在骨中沉積,致血鈣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