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質因素
本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其內因特點:
(1)胃腸道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
(2)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亂。
(3)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
(4)細胞外液佔比例較高,水分代謝旺盛,調節功能差,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
(5)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感染。
2、感染因素
(1)消化道內感染:
易發生在人工餵養兒。
感染途徑:
致病微生物隨汙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
病毒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接觸成人帶菌(毒)者。
(2)消化道外感染:
常見於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等,年齡越小者越多見。
引起腹瀉的原因:
(1)腸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2)腸道內外均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
長期較大量地應用廣譜抗生素,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糖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甚至引起腸道菌群紊亂。
4、消化功能紊亂
(1)飲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過敏;
(4)藥物影響;
(5)其他因素:如不清潔的環境、戶外活動過少,生活規律的突然改變、外界氣候的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