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5-20 05:56

  1、消化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瀉的病因,但也常因腹瀉後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受感染。常見的有皮膚化膿性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靜脈炎和敗血症。病毒性腸炎偶有併發心肌炎。

  2、鵝口瘡

  病程遷延或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易併發鵝口瘡,尤在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後更多,如不及時停藥,真菌可侵及腸道,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

  腹瀉病程中可出現黃疸,多見於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可能大腸桿菌引起的腸炎,併發大腸桿菌敗血症,導致中毒性肝炎。腹瀉後病情很快加重,出現黃疸後很快死亡。但如及早發現及時注射多粘菌素、氨苄或羧苄青黴素,多數可治癒。

  4、營養不良和維生素缺乏

  腹瀉遷延日久,或反覆多次禁食、長期熱量不足,易導致營養不良、貧血和維A缺乏。久瀉致肝功受損,維生素K吸收減少和凝血酶原減低,而致出血。

  5、其他

  脫水重時可併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此外有中毒性腸麻痺、腸出血、腸穿孔、腸套疊和胃擴張。還可因輸液不當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鈉或低鈉血癥,或高鉀血癥。小嬰兒嘔吐護理不周時可引起窒息。

嬰兒腹瀉的影響相關文章
1、體質因素 本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其內因特點: (1)胃腸道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 (2)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亂。 (3)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 (4)細胞外液佔比例較高,水分代謝旺盛,調節功能差,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 (5)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感染。 2、感染因素 (1)消化道內感染: 易發生
發布於 2023-07-12 17:09
0評論
治療腹瀉,最重要的是對症下藥。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如菌痢、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腸炎等;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感染性腹瀉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體現,藉此可排洩掉一部分毒素,對人體有益。如果盲目止瀉,對病情反而不利。 如果是感染性腹瀉,應選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
發布於 2023-05-28 23:06
0評論
1.感染因素 (1)腸道內感染 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引起,以前兩者多見,尤其是病毒。 1)病毒感染寒冷季節的小兒腹瀉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腸炎主要病原為輪狀病毒,其次有諾如病毒、星狀病毒、科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狀病毒等。 2)細菌感染①致腹瀉大腸桿菌包括:致病性大腸桿菌,產毒性大腸桿菌,侵襲性大腸桿菌,出血性大腸桿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腸桿菌。②彎曲菌與腸炎有關的彎曲菌屬有空腸型、結
發布於 2024-04-03 14:21
0評論
一、體質因素 本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其內因特點: (1)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 (2)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 (3)嬰兒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腸桿菌抗體滴度以初生至2週歲最低,以後漸升高。因而嬰幼兒易患大腸桿菌腸炎。母乳中大腸桿菌抗體滴度高,特別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腸桿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餵養兒
發布於 2024-07-01 14:16
0評論
1.將酒精含在嘴裡,注意是含在嘴裡千萬不要嚥下去,沒有酒精的話用普通白酒也行。然後對著寶寶的肚臍吸,這裡需要用力吸,寶寶不會覺得痛的。然後吐掉酒精同時自己也要換氣。 2.重複第一步,大概兩三次左右。如果寶寶肚臍周圍出現很深的紅紫顏色的話,就說明比較有效果了!看起來有點像刮痧之後的顏色。 3.這個方法對寶寶受涼引起的腹瀉是比較有效果的。條件允許的話外加益生菌配合飲食調理,兩三天之後寶寶就能恢復了!
發布於 2024-07-01 14:29
0評論
1、胃腸炎。在大人小孩中都很常見,是胃和腸道出現的一種炎症,容易導致拉肚子。引發胃腸炎的致病原多為病毒,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好發於秋末冬初,因腹瀉住院的寶寶中有一半是感染了這種病毒,如果寶寶拉肚子,並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那很可能是胃腸炎造成的。 2、細菌感染。如果寶寶拉肚子嚴重(有時伴有嘔吐),同時,還出現腹痛、膿血便、發燒等現象,那往往是細菌(比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這種感染有些
發布於 2024-08-08 18:28
0評論
1、一般症狀 (1)輕型腹瀉:主要是大使次數增多,每日數次至10科次,大使稀,有時有少量水,呈黃色或黃綠色,混有少量粘液,每次量不多,常見白色或淡黃色小塊,系鈣,鎂與脂肪酸化合的皂塊,偶有小量嘔吐或溢乳,食慾減退,體溫正常或偶有低熱,面色稍蒼白,精神尚好,無其他周身症狀,體重不增或稍降,體液丟失在50ml/kg以下,臨床脫水症狀不時顯,預後較好,病程約3~7天,在佝僂病或營養不良患兒,腹瀉雖輕,
發布於 2024-12-07 16:56
0評論
1.內在因素 (1)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嬰幼兒時期,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較低,神經系統對胃腸道調節功能較差,不易適應食物的質和量,且生長髮育快,營養物質的需要相對較多,胃腸道負擔較大,消化功能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 (2)機體防禦功能較差:嬰幼兒時期免疫功能相對不夠成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腸道SIgA均較低,胃腸屏障功能較弱,胃酸分泌量少,胃腸排空較快,對感染
發布於 2024-12-07 17:03
0評論
會的,最好用益生菌調理一下。 腹瀉治療偏方: 1.赤小豆:赤小豆適量,煮至將熟,加入鵪鶉蛋2枚,再煮熟,吃蛋喝湯。早晚各服1次。赤小豆止吐止瀉,鵪鵓蛋補益氣血,對一些過敏食物引起的腹瀉有抑制-作用。 2.鵪鶉:鵪鶉1只,去毛及內臟洗淨,赤小豆50g,生薑數片,煮熟食用。鵪鶉清利溼-熱,本招專-治溼-熱類腹瀉。 3.[寶貝樂]益生菌。低聚果糖、膳食纖維、麥芽糊精、嗜酸乳桿菌、兩歧桿菌、嬰兒雙歧桿菌
發布於 2023-08-03 05:52
0評論
腹瀉常導致營養不良、多種維生素缺乏和多種感染。 1、消化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瀉的病因,但也常因腹瀉後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受感染。常見的有皮膚化膿性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靜脈炎和敗血症。病毒性腸炎偶有併發心肌炎。 2、鵝口瘡 病程遷延或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易併發鵝口瘡,尤在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後更多,如不及時停藥,真菌可侵及腸道,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
發布於 2023-06-25 23:3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