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7-20 02:12

  1、溼熱蘊鬱中焦,發為陽黃

  症狀:精神倦怠,飲食不佳,身熱,頭痛厭食,噁心嘔吐,胃脘不適,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黃,眼睛及周身發黃。

  治療原則:清熱利溼。

  中醫方藥:茵陳10克、梔子6克、犬黃6克、黃柏6克、鬱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兩次分服。

  藥方分析:本方症為黃疸,屬於急性傳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於飲食不潔,溼熱燻蒸,症狀表現為厭食油腥,脘腹不適,大便色白,皮膚髮黃.故治以茵陳蒿湯加味,療效尚穩妥.本方採用茵陳,梔子,黃柏,滑石,苡仁清利溼熱;青皮,川樸,炒三仙,砂仁調氣化滯;大黃,鬱金逐熱散瘀行血退黃.全方組方合理,共奏清熱利溼退黃之效。

  2、溼熱內蘊,氣滯血瘀

  症狀:患兒神疲易倦,食少噁心,舌質微紅,苔薄白,上顎乳黃,脈弦數。

  治療原則:清熱利溼,調氣活血。

  中醫方藥: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綠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兩次分服。

  藥方分析:本方症為黃疸性肝炎,實熱型,溼熱鬱於肌膚,氣不得運,血不得行,膽汁外溢,以致皮膚鞏膜發黃.對於此類黃疸,醫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熱毒,活血化瘀藥退黃外,還常用綠茶來降轉氨酶.名老中醫認為,綠茶主治肝膽溼熱,有清肝,醒腦,祛溼,利水,退黃之功。

  3、溼邪內蘊,肝脾失和

  症狀:皮膚,鞏膜發黃,色澤晦暗,尿黃染尿布,大便色淺黃,稀粘不成形,食納不佳,舌質淡,苔白微膩。

  治療原則:健脾化溼,利膽退黃。

  中醫方藥:生麥芽9克、茵陳15克、金錢草9克、穿腸草6克、通草3克、黃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陳後下,每日一劑,早晚三次分服。

  藥方分析:肝膽溼熱蘊鬱於裡,上不得越,下不得洩,燻蒸瘀遏,浸於肺,發於皮,則周身發黃;或由於溼邪內阻,脾陽不振,膽液為溼所困阻,浸淫肌肉,溢於皮膚.故治療以清熱利溼退黃為主,同時注意護脾胃之氣,升發胃氣.方以生麥芽配伍茵陳既是此理;金錢草,穿腸草,通草,黃柏均為通利之品.對於黃疸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慮溼熱夾雜,內蘊與血分.血瘀不行則黃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參,血竭,廣角之類,多可獲效。

  4、茵陳丹參湯

  中醫方藥:茵陳15克、丹參15克、車前子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劑,取汁80~100毫升,分3~5次分服。

  適應病症:新生兒黃疸,出生後4周內的新生兒,出現目黃,身黃,尿黃。

  藥方分析:新生兒黃疸日久不愈,多是因為肝膽溼熱兼血瘀所致.方中茵陳清熱利溼,疏肝利膽,藥理研究有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洩的作用,並用降低血中膽紅素及解熱的功能;丹參活血化瘀,古有“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之說,近代研究其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肝臟生理機能好轉及縮小肝脾腫大的功能;車前子性寒降洩,能清利溼熱下行而利小便,有較強的利尿作用;甘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四味藥配伍,清熱去溼利膽,治血化瘀退黃之功尤佳。

新生兒黃疸的中醫辨證治療相關文章
1、溼熱蘊鬱中焦,發為陽黃 症狀:精神倦怠,飲食不佳,身熱,頭痛厭食,噁心嘔吐,胃脘不適,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黃,眼睛及周身發黃。 治療原則:清熱利溼。 中醫方藥:茵陳10克、梔子6克、犬黃6克、黃柏6克、鬱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兩次分服。 藥方分析:本方症為黃疸,屬於急性傳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於飲食不潔,溼熱
發布於 2023-03-27 07:08
0評論
1、溼熱內蘊:目黃身黃,色澤鮮明,或見發熱,口渴,心中懊憂,身倦無力,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厭惡油膩,噁心嘔吐,小溲深黃或短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滑數。 2、熱毒熾盛:身目深黃,色澤鮮明,發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壯熱,心煩不寧,或神昏譫語,鼻衄便血,肌膚斑疹,口渴喜冷飲,腹脹脅痛,舌質紅絳苔黃燥,脈弦數或弦細數。 3、膽道阻滯:身目俱黃,出現較快,寒熱往來,右脅絞痛牽引至肩背部,口苦咽乾,厭惡
發布於 2023-07-06 12:09
0評論
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天樞、足三里、上巨虛、神闕、止瀉。 (2)治法 每次選2~3穴。用氦氖激光器,波長6328埃,功率1.5毫瓦,光斑直徑1~2毫米,出光口離皮膚30釐米,每穴照射3~5分鐘。每日照射1~2次。 (3)療效評價 本法治療嬰兒腹瀉,總有效率在92%~95%[12,13]。 耳穴壓丸 (1)取穴 主穴:大腸、直腸下段、胃、交感。 配穴:盆腔、小腸、脾、神門。 (2)治法
發布於 2023-04-14 03:30
0評論
風疹病人可以輔助刺灸法治療,可以起到疏風清熱,活血和營的作用,改善患者發熱、煩躁、疼痛等症狀。曲池、合谷同屬陽明,善於疏風清熱;血海、三陰交屬足太陰,主血分病,調營活血,膈俞為血之會穴,活血祛風,諸穴共奏疏風和營之功,隨證配穴,達到治療的作用。 選穴:風池血海夾脊(胸2~5,骶1~4) 方法:沿經輕叩,每日1次,每次叩打20min,穴位處重叩至點狀出血。 耳針法 選穴:肺腎上腺枕神門胃 方法:毫
發布於 2023-04-29 19:10
0評論
新生兒破傷風多因嚴重痙攣導致窒息、全身衰竭和繼發感染而死亡,故在治療上應把住三大關,即痙攣關、營養關和感染關。前者是導致後兩者的根本所在。鎮靜劑過量可造成軟癱、呼吸抑制,而鎮靜劑不足則難以有效控制痙攣並使病情拖延。因此,根據患兒個體差異和病情輕重不同,恰當使用鎮靜劑是西藥治療的關鍵。同時,利用止痙湯中蟬蛻、殭蠶祛風止驚,蜈蚣、全蠍熄風止痙,其療效十分顯著。 此外,每日西藥鎮靜劑2~3次,均應在扎
發布於 2023-06-23 08:20
0評論
新生兒破傷風多因嚴重痙攣導致窒息、全身衰竭和繼發感染而死亡,故在治療上應把住三大關,即痙攣關、營養關和感染關。前者是導致後兩者的根本所在。鎮靜劑過量可造成軟癱、呼吸抑制,而鎮靜劑不足則難以有效控制痙攣並使病情拖延。因此,根據患兒個體差異和病情輕重不同,恰當使用鎮靜劑是西藥治療的關鍵。同時,利用止痙湯中蟬蛻、殭蠶祛風止驚,蜈蚣、全蠍熄風止痙,其療效十分顯著。 此外,每日西藥鎮靜劑2~3次,均應在扎
發布於 2023-07-18 12:09
0評論
1、溼熱蘊鬱中焦,發為陽黃 症狀:精神倦怠,飲食不佳,身熱,頭痛厭食,噁心嘔吐,胃脘不適,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黃,眼睛及周身發黃。 治療原則:清熱利溼。 中醫方藥:茵陳10克、梔子6克、犬黃6克、黃柏6克、鬱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兩次分服。 藥方分析:本方症為黃疸,屬於急性傳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於飲食不潔,溼熱
發布於 2023-06-23 10:49
0評論
1、溼熱內蘊:目黃身黃,色澤鮮明,或見發熱,口渴,心中懊憂,身倦無力,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厭惡油膩,噁心嘔吐,小溲深黃或短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滑數。 2、熱毒熾盛:身目深黃,色澤鮮明,發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壯熱,心煩不寧,或神昏譫語,鼻衄便血,肌膚斑疹,口渴喜冷飲,腹脹脅痛,舌質紅絳苔黃燥,脈弦數或弦細數。 3、膽道阻滯:身目俱黃,出現較快,寒熱往來,右脅絞痛牽引至肩背部,口苦咽乾,厭惡
發布於 2023-06-27 08:29
0評論
1.辨證分型治療:黃疸的辨證治療,以陰陽為綱。陽黃以溼熱為主,陰黃以寒溼為主。治療大法,主要為清熱化溼利小便。化溼可以退黃,屬於溼熱的清熱化溼,必要時適當同時通利腑氣,以使溼熱下洩。屬於寒溼的溫中化溼。利小便主要是通過淡滲利溼、以達到溼祛黃退的目的。正如《金匱要略·黃疸病》說:“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至於急黃熱毒熾盛,邪入心營,又當以清熱解毒,涼營開竅為法。 (1)陽黃: ①溼熱兼表: 治法:
發布於 2023-07-21 08:01
0評論
1、外感風熱: 症候:發熱有汗、鼻涕濁黃、咳嗽稠濃、口乾微渴、咽痛紅腫、舌質紅、苔黃膩、浮數脈象。 常用的方劑有銀翹散或桑菊飲。發燒重者加黃芩,腫咽喉加元參、浙貝;咳嗽重者加杏仁、前胡等。 2、外感風寒: 症候:發燒惡寒、無汗、打噴嚏、多流鼻涕、鼻塞、咳嗽、痰清白、口不甚渴、脈浮緊、舌質稍紅、苔薄白等。 常用的方藥是:荊防敗毒散。如果屬盛熱者,可添加黃芩;體虛者則可酌量添加黨參、白朮。 3、外感
發布於 2023-04-27 01:3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