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外科領域對微創手術的熱情越來越高。經皮"、"小切口"、"微創"、"無固定 "等字眼確實很 難怪患者趨之若鶩。我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外科醫生,我的工作就是為病人服務,我的工作就是為病人服務,我的工作就是為病人服務。
小切口的微創治療確實是拇外翻的手術選擇之一,然而,拇外翻並不是一種簡單的疾病,它不僅僅是外觀上的大腳,而是拇外翻和/或周圍趾骨的軟組織失衡的綜合表現。手術考慮涉及許多因素,如蹠骨/腳趾偏轉角度、關節面角度、關節穩定性、籽骨脫位和病變程度、軟組織平衡,在許多情況下,原因不在前足,如腓腸肌攣縮可因前足負重增加而引起拇外翻,平足綜合徵可因前足壓力增加而引起拇外翻,中、後足病變也可引起前足受累,等等。因此,有許多不同的拇外翻手術,有時是處理蹠骨,有時是處理趾骨,有時是在中足進行手術,從來沒有一招可以全部處理,也沒有簡單地切除突出的大腳,或簡單地掰開蹠骨頭向外推,就能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來看看拇外翻切口的操作。在手術過程中,必須切除拇囊炎,在不同的區域對骨頭進行截骨,並且必須處理下面的籽骨和側面的軟組織。因此,除了輕度的拇外翻和關節面本身相對匹配的情況,簡單的小切口可以提供太少的操作範圍。想象一下,如果要做一個非常複雜的工作,而只給一個小的空間進行操作,肯定會出現暴露不足、視覺效果差等問題。只有兩種可能的結局:要麼是簡單的手術,要麼是為了能夠達到目的,儘管表面切口很小,卻要進行創傷更大的內部盲操作。因此,我們傾向於採用切開式手術,充分暴露,視野乾淨清晰。此外,開放式手術允許根據具體條件調整截骨的方向。有時,一個細微的調整可以使角度有很大的不同。相比之下,小切口手術一般採用磨鑽破除蹠骨,往往比開放性手術造成更多的骨質流失,容易造成拇趾短縮過大,所以會出現外側蹠骨痛。
重新定位以及牢固固定是骨科手術的一個原則。但是,有些術者為了追求術後早期行走,省去拆除內固定的麻煩,不使用內固定,而使用繃帶或敷料來捆綁固定,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容易造成截骨處固定不可靠,導致錯位癒合。另外,應該認識到,不打釘子或使用鋼板就意味著不能負重,即使使用內固定,大多數前足手術後是可以穿鞋行走的,術後可以儘快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