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9-04 01:57

  本病多見於中年人,男多於女,好發於四肢暴露部位,尤以手,足部常見,病程呈慢性經過,常有外傷史,皮損開始為暗紅色丘疹,結節,膿皰,逐漸融合成腫塊和多發性膿腫,與皮膚粘連,表面暗紅色,膿腫破潰後形成瘻管,瘻管引流液呈膿性及血性,皮下組織破壞時有脂狀液流出,引流物中混有顆粒,顆粒根據病原菌不同可呈黃,白,黑等不同顏色,大小約0.3~4µm直徑不等,日久,部分老皮損瘢痕形成,新結節又不斷出現,形成結節,腫塊,瘻管及瘢痕同時佈滿受累肢體,膿腫侵及鄰近結構包括肌肉,肌腱,筋膜,骨骼,引起骨膜炎,骨髓炎和骨壞死,導致嚴重的畸形和殘疾。

  病情緩慢進展,一般不累及全身,但有些病原菌可經淋巴和血行播散,累及內臟

足菌腫症狀相關文章
多見於外傷感染。主要病原菌為奴卡菌和足菌腫馬杜拉菌。感染開始為丘疹或深部結節。結節逐漸擴大融合成腫塊,化膿形成瘻管,自體外排出膿液,損害可癒合、消散,以後又反覆出現臨床症狀。是由自然環境中的真菌或放線菌侵入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而引起的,以菌體包裹形成顆粒為特徵的慢性化膿性肉芽腫。皮膚和皮下組織具瘻管的化膿性肉芽腫,可見典型顆粒。顆粒周圍有中性粒細胞和其他炎症細胞浸潤。 病原菌不同表現在顆粒大小、硬
發布於 2023-09-04 02:03
0評論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支持性治療治療週期:2-3個月治癒率:70%常用藥品:乳酸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黴素片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3000——10000元) 足菌腫西醫治療 外科手術切除。對早期侷限性病灶,可採用局部病灶切除法。如果是深部組織病灶,切除範圍要廣泛,以免留有遺患。 X線輔助治療。X線輔助治療能有效的防止皮膚外傷,避免感染。 藥物治療。 系統性感染:可以用兩性黴
發布於 2023-09-04 02:24
0評論
細菌培養可確定病原菌種。 病原菌檢查: 1.直接鏡檢將顆粒用生理鹽水沖洗後,放於載玻片上,加20%氫氧化鈉1滴,鏡下可見團塊由菌絲和孢子交織而成。菌絲寬而有分隔,直徑約2~5µm,菌絲末端和顆粒的周邊有許多腫脹細胞,有的顆粒中可見厚壁孢子。若沒有寬大菌絲,則可能由放線菌引起。 2.培養在含有抗生素的沙堡瓊脂上培養,再鑑定菌種。由於治療和預後不同,鑑別菌種十分重要。 3.影像學檢查:骨受累時X線可
發布於 2023-09-04 02:10
0評論
1,病兆內注射類固醇:醫師可以將類固醇以相當細的針頭直接的注射入蟹足腫內,使它變軟變平。這個方法通常需要每兩週施打一次,是蟹足腫的厚薄而有不同的施打次數,少則兩三次,多則甚至需要數十次。 2,貼硅膠片:這是一種以硅膠做成的貼片。做法是將購得的硅膠片剪成自己蟹足腫的樣子,持續的貼在蟹足腫上。這樣子持續的貼兩三個月之後,有部分的人可以得到相當的進步。 3,染料雷射:染料雷射除了可以去紅斑,對蟹足腫一
發布於 2023-11-09 16:16
0評論
中醫對於蟹足腫的治療原則,首重改善體質,臨床上,常見的蟹足腫體質比較偏向“溼熱”與“血瘀”兩種類型,詳細區分如下: 1、溼熱型:患者經常有容易疲倦、胸悶、傷口不容易癒合的症狀,大便時常不成形,脈象濡數、舌苔黃溼,這種體質可以用豬苓、茯苓、澤瀉、白朮、甘草等中藥來改善。 2、血瘀型:患者受傷後、經常有瘀青不容易消退的情形,舌象呈現瘀紫色,脈象則通常為弦澀,則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藥來改善,例如當歸尾
發布於 2023-11-09 16:09
0評論
蟹足腫是皮膚損傷癒合過程中,膠原合成代謝機能失去正常的約束控制,持續處於亢進狀態,當瘢痕組織生長超過創口部位向周圍的正常組織浸潤,或瘢痕生長時間超過正常生長期時就成為蟹足腫(keloid),又稱瘢痕疙瘩或瘢痕瘤,屬於皮膚纖維增生性疾病或真皮纖維化疾病的範疇。在中醫上稱為瘢痕疙瘩或巨痕症,它表現為隆出正常皮膚,形狀不一,色紅質硬的良性腫塊。造成這種結締組織異常增生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是疤痕
發布於 2023-11-09 15:49
0評論
當增添少量瘦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菜餚要避免過鹹,儘量以蒸煮為主,不要油炸煎燴。避免暴飲、暴食,喝酒和高脂肪,辛辣刺激的飲食。飲食要注重清淡,味道爽口。新鮮蔬菜如青菜、大白菜、蘿蔔、胡蘿蔔、西紅柿等,可以供給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有利於機體代謝功能的修復。
發布於 2023-09-04 02:17
0評論
1.要多休息,凡事不要太累;2、鹽一定要少放,吃的一定要清單;腫得厲害的話,就要禁止吃鹽了!3、睡覺的時候腳下放一個靠墊;4、天天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情,所有不開心的事全部放到一邊。腳腫證名。水腫病的常見症狀之一。見《證治要訣·腫》。一作足腫。因溼熱太甚,脾虛不足,脾虛氣滯,久病正虛所致。《醫林繩墨》卷五:“足腫者,謂腿足作腫也。有溼熱太甚而作腫者,其色紅腫,當清溼熱,如當歸拈痛湯亦可。有脾虛不足而
發布於 2024-06-18 18:45
0評論
念珠菌病主要是白假絲酵母菌引起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感染,是最常見的真菌病。常侵犯皮膚、粘膜,也可引起內臟或全身感染。臨床症狀錯綜複雜,急緩不一。兒童多為急性繼發性感染。近年來隨著大劑量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的應用,以及器官移植術的開展,其發病率漸趨增高,並可危及生命造成嚴重後果。生殖器念珠菌病分為念珠菌性陰道炎和念珠菌性龜頭炎。兩者與性行為關係密切,可以通過性行為互相傳播。念珠菌性陰道炎(ca
發布於 2024-08-01 09:48
0評論
絕大多數的手足口病患兒都屬於輕症,經過一週時間一般可治癒。少數病情嚴重的患兒可併發腦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如果患兒出現胸悶氣促、嘔吐、頸項強直等,應及時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手足口病的症狀 ①前驅症狀:發疹前可有低熱、頭痛、食慾減退等。症狀重者可以出現高熱,體溫38℃~40℃。 ②手足損害:主要表現在手、足、指(趾)背或側緣,尤其是指(趾)甲的周圍及足跟的
發布於 2024-03-18 04:3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