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芒針
主穴:維道、維胞、維宮、環上。
配穴:關元、曲骨、陰陵泉、三陰交、百會。
維宮穴位置:維道下2寸。
環上穴位置:自尾骶骨至大轉子連線上2寸為環中穴,其外上5分即是穴。
治法:主穴每次選1穴,配穴酌取2~3穴。維道、維宮、維胞之操作如下:用26號6寸長芒針,令病人取仰臥位,雙腿屈起,快速進針,針尖沿腹股溝向恥骨聯合方向透刺,深度在肌層與脂肪層之間。雙側同時進針,至得氣後,進行捻轉,捻轉幅度和頻率均由小到大,由慢漸快,強度則以病人可耐受為度,直運針至會陰部有抽動感,自覺子宮體徐徐上升。環上穴操作法:囑病人取側臥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身稍向前傾,用26號7寸芒針,針尖朝子宮體方向直刺4~6寸左右,用雀啄式點刺手法進行提插,使產生觸電式針感,向前陰或少腹部放射,直運針至脫出子宮有上提之感。在針刺本穴時不作捻轉,每次只針1側。上述穴位,針前均應排淨尿,針時手法不宜過重,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適。均不留針,每日1次,穴位可交替輪換。餘穴,百會穴平刺,針後加艾條薰灸15~20分鐘;關元、曲骨直刺,使針感向會陰部放射;三陰交、陰陵泉針尖略朝向心方向直刺,使針感向上傳。均用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亦為每日1次。芒針法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二、體針
主穴:百會、氣海、子宮、關元、大赫、三陰交、維道、曲骨、橫骨。
配穴:足三里、腎俞、太溪、脾俞。
治法:主穴每次選4個,輪替使用,百會穴每次均取。配穴酌取2個。子宮、維道、氣海向恥骨聯合方向呈45度角斜刺,關元、大赫、曲骨、橫骨均直刺。腹部諸穴深度為1.5~2寸,得氣後,以捻轉補瀉為主,當病人覺陰道或子宮有上提感時,即囑其收小腹,深吸氣,醫者隨即把運針之大拇指向前一推,以增強針感,促使子宮上提。下肢穴微向上刺,背部穴宜向脊椎方向刺,施以補法。百會穴用艾條作雀啄法薰灸15~20分鐘。本法留針要求2~3小時,(背部穴不留針),病情輕,病程短者,留針1~2小時,每日或隔日1次。久留針者,一般治療1~2次,如療效不滿意,可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