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痺症和周圍神經炎患者均可出現遲緩性癱瘓症狀,但兩者在其他症狀及檢查方面有較大不同,可較易區分。
1.病因不同
小兒麻痺症由感染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免疫力低下、受涼、勞累、局部刺激等因素可影響本病的轉歸。
周圍神經炎的病因較多,如細菌感染、化學物品中毒、營養障礙、家族遺傳因素等。
2.症狀不同
小兒麻痺症前驅期,患者可出現發熱、多汗、乏力、咽痛、腹瀉等症狀。癱瘓前期患者體溫再次上升,並伴有頭痛、肌肉痛、多汗、感覺異常等症狀。患者體溫恢復正常後可出現遲緩性癱瘓,以單側下肢癱最常見,表現為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消失。若顱神經受累,患者出現高熱、意識障礙、抽搐等腦炎表現。嚴重受累的肢體會出現萎縮或畸形,致使患者不能站立。本病症狀較多,常分期出現。
周圍神經炎患者會出現感覺障礙,表現為肢端麻木或疼痛,可伴有蟻走感,嚴重時呈手套、襪套狀感覺障礙。運動障礙,表現為以四肢遠端為主的遲緩性癱瘓,受累肢體會出現肌力減低、腱反射消失及肌肉萎縮症狀。患者還可出現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出汗、皮膚蒼白等。
3.腦脊液檢查不同
小兒麻痺症患者的腦脊液出現異常,如外觀稍渾濁、細胞數增加等。
周圍神經炎患者的腦脊液無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