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9-17 05:34

  1、《溫病條辨》):苡仁、白豆蔻、杏仁、竹葉、通草、滑石、半夏、厚朴。治溫病出起,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胸悶不飢,午後身熱。

  2、《和劑局方》:與人參、茯苓、白朮等合用,如參苓白朮散能滲除脾溼,健脾止瀉。

  3、《千金方》:與葦莖、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如葦莖湯可治療肺癰胸痛,咳吐膿痰

中藥苡仁的相關配伍相關文章
1、《本草綱目》:薏苡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痺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溼,故洩痢水腫用之。[1] 2、《本草經疏》:性燥能除溼,味甘能入脾補脾,兼淡能滲溼,故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及風溼痺,除筋骨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 3、《本草新編》: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溼盛在下身者,最適用之。
發布於 2023-09-17 05:40
0評論
柏子仁,中藥名。為柏科植物側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的乾燥成熟種仁。秋、冬二季採收成熟種子,曬乾,除去種皮,收集種仁。生於溼潤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長。分佈於東北南部,經華北向南過廣東、廣西北部,西至陝西、甘肅、西南至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止汗的功效。用於陰血不足,虛煩失眠,心悸怔忡,腸燥便秘,陰虛盜汗。 1、治老人虛秘:柏子仁
發布於 2024-02-09 07:47
0評論
1.配黃連:吳茱萸溫中散寒,下氣止痛,降逆止嘔,殺蟲;黃連苦寒瀉火,直折上炎之火勢;吳茱萸辛散溫通,開鬱散結,除逆止嘔。二藥伍用,有辛開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黃連之苦寒瀉肝經橫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吳茱萸之辛熱,同類相求,引熱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應,共奏清肝和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熱錯雜諸證。 2.配黨參:吳茱萸辛苦而溫,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經,有良好的暖肝開鬱、溫脾燥溼、除逆止痛的作用,黨參具補氣和
發布於 2023-10-16 00:23
0評論
配伍:1、《傷寒論》吳茱萸湯:與生薑、人參等同用,治厥陰頭痛,乾嘔吐涎沬,苔白脈遲等。 2、《醫方簡義》導氣湯:與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雞鳴散:與木瓜、蘇葉、檳榔等配伍,治寒溼腳氣痛,或上衝入腹。 炮製;1、吳茱萸:除去雜質。 2、制吳茱萸:取甘草搗碎,加適量水,煎湯,去渣,加入淨吳茱萸,悶潤吸盡後,炒至微幹,取出,乾燥。(每l00kg吳茱萸,用甘草6k
發布於 2023-10-16 00:03
0評論
1、中藥薏苡仁甘補淡滲,又兼補脾健脾。對水溼內停之疾患,兼有脾虛者尤相適宜。治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常與豬苓、茯苓、木瓜等配用,亦可與粳米煮粥食。治脾虛洩瀉常與黨參、白朮、茯苓等配伍,如參苓白朮散。 2、中藥薏苡仁能祛溼除痺,兼可舒筋,適用於溼邪留滯肌肉筋脈之風溼痺痛、筋脈攣急。因其性寒尤宜於溼熱痺痛,常與蒼朮、黃柏、牛膝等配伍,如四妙散。亦可與防己、絡石藤、桑枝等同用。《食醫心鏡》單用薏苡仁為
發布於 2023-09-17 06:00
0評論
1、治腎虛腰痛:絲瓜藤連根,焙燥研細末。黃酒送服,每次3g,每日2次。(《食物中藥與便方》) 2、治鼻中時時流臭黃水,甚者腦亦時痛:絲瓜藤近根三五寸許,燒存性,為細末,酒調服之。(《醫學正傳》) 3、治牙宣露痛:①用絲瓜藤陰乾,臨時火煅存性,研搽。(《綱目》引《海上妙方》)②絲瓜藤一握,川椒一撮,燈心一把。水煎濃汁,漱吐,其痛立住。(《綱目》引《惠生堂房》) 4、治陽旺:用絲瓜小藤搗爛。敷玉莖,
發布於 2023-12-15 00:25
0評論
種仁呈卵形—橢圓形,基部略平,頂端鈍圓。表面乳白色。光滑。常有少量的淡棕色種皮殘存,基部凹入,中央有點狀種臍。側面有腹溝,溝內淡棕色(有殘留種皮)。依腹溝方向縱切可見胚乳較大,白色粉質,盾片狹長,淡黃色,油質,胚細長,位於腹溝一側,上端為胚根,下端為胚芽。種仁橫切腎形,質堅硬,味甘。以粒大、色白、完整,無碎粒,無粉屑雜質者為佳。
發布於 2023-09-17 05:47
0評論
作為輔助藥,用於利尿消炎,去溼止痛、健脾止瀉。 1、用於治療輕症水腫,尤為腳氣水腫較適宜。慢性腎炎而水腫較輕者,可用薏苡仁和魚腥草等利尿退腫,並可根據患者脾腎陽虛的情況酌加杜仲、菟絲子、黃芪等補益藥,方如薏苡仁杜仲湯。 2、用於治療內癰。例如治肺癰的葦莖湯,治腸癰的腸癰方,均用本品配合。 3、用於治療溼熱痺痛(錄入風溼性肌炎、多發性神經炎),可緩解肌肉攣縮疼痛,無論熱症寒症都可用,偏熱的,配絡石
發布於 2023-09-17 05:54
0評論
1、用於經血不止:烏龍尾(炒煙盡)、荊芥穗各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茶下。(《聖濟錄》) 2、用於頭項風強:八月後,取荊芥穗作枕,及鋪床下,立春日去之。(《千金方》) 3、用於咽膈不利,疏風壅,涎唾多:牛蒡子(微炒)、荊芥穗各一兩,炙甘草半兩,為末。食後湯服二錢,當緩緩取效。(寇氏《本草衍義》)
發布於 2023-07-22 14:59
0評論
1、解諸鬱:蒼朮、香附、撫芎、神曲、梔子各等分。為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2、治停痰宿飲,風氣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莢水漫)、半夏各一兩,白礬末半兩。薑汁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薑湯隨時下。(《仁存堂經驗方》) 3、治偏正頭痛:川芎二兩,香附子(炒)四兩。上為末。以茶調服,得臘茶清尤好。(《澹寮方》) 4、治吐血:童便調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
發布於 2023-11-11 15:3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