燻洗法是用藥物煎湯,趁熱在患部燻蒸、淋洗和浸浴的方法。我國最早的醫書《五十二病方》就有關於燻法的記載。《內經》中有“其有邪者,漬形以汗”進一步闡述了泡洗燻治法的治療理論。實際應用在東漢•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用苦參湯燻洗治療狐惑病蝕於下部者得到充分體現。具體而言,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辨證論治組方,將中藥水煎加工成中藥液,配兌熱水進行局部燻蒸和坐浴,以達到疏通經絡、祛風除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治療作用的外治法。
坐浴燻洗是肛門部疾病治療和康復的重要手段,早在唐•孫思邈《千金要方》中就載有以藥物燻洗痔瘻的方法。坐浴燻洗可以使藥物通過肛周皮膚滲透、吸收進入人體,發揮藥物與物理溫熱雙重作用。我院肛腸科自1983年建科以來,在老中青三代中醫人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中,根據辨證靈活組方對肛腸科常見病及多發病進行泡洗燻治,取得了很好的臨床療效。近年來更是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改進了中藥水煎工藝及坐浴用具,應用作用不同的洗劑近十種,廣泛用於痔、溼疹及肛門手術後治療,極大的拓寬了中藥泡洗燻治法的治療範圍。尤其是我科自擬痔洗方(包括:白屈菜、黃連、苦參、漢三七)對混合痔術後疼痛、出血、組織水腫等併發症,經過二十多年臨床觀察,該方對減輕痔術後切口疼痛、出血、創面水腫療效肯定,明顯減輕患者痛苦。且操作簡單,實用性強,臨床推廣方便,患者易於接受。並已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2011醫療管理集團科研交流與合作項目“列為科研立項項目,正在進行進一步研究和觀察中。
中藥泡洗燻治療法能促使腠理疏通、脈絡調和、氣血流暢,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且無痛苦、無危險,藥物直接作用於病變局部,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改善肢體微循環等多種功能。現代醫學認為,燻洗療法通過燻、洗將藥力和熱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促進皮膚和患處對藥物的吸收,促進血液和淋巴的循環,加強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和體內廢物的排洩,有利於組織間液的迴流吸收,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調節神經體液,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燻洗法秉承《黃帝內經》對泡洗燻治的理論闡述,在《醫學源流》“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的學術思想指導下,特別在肛腸疾病的診療中佔有較重要的地位,諸如內痔、外痔、混合痔、痔嵌頓及各類痔術後、肛周膿腫術後、肛瘻術後、肛裂術後等,均可用藥物燻洗、坐浴治療,以期預防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療效確切,無明顯不良反應,適用範圍廣,任何年齡段人群都可應用,具有清潔肛門、減輕水腫、止痛止癢、緩解括約肌痙攣、鬆弛肛門、利於創口引流、促進傷口癒合等多種作用,
目前我科使用我科自擬痔洗方(包括:白屈菜、黃連、苦參、漢三七);方中漢三七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為君藥,白屈菜行氣止痛,利水消腫助君藥化瘀止血;瘀血散,血歸經,通則不痛;黃連、苦參苦寒,同歸大腸經,既清大腸溼熱,又瀉傷口鬱火,清熱燥溼止癢同為佐藥。諸藥合用,共起化瘀止血、消腫止痛、清熱燥溼之功效。經我科應用二十餘年臨床觀察,效果確切,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