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病因引起的骨管內面神經缺血,會導致神經水腫,“膨脹”,而骨管是堅硬、固定的,不能立即隨之變化,這樣骨管內會出現壓力升高,導致面神經傳導出現障礙,面癱就出現了。此時,人體會出現應激反應,啟動代償機制,大部分患者壓力逐漸減輕,神經傳導恢復,這就是臨床常見的自愈現象。在少數患者,由於解剖異常等其它原因,自身的代償能力不足,骨管內面神經微循環進一步惡化,形成壓力-缺血的惡性循環,面癱就會遷延不愈,大量神經纖維分批次的壞死,最終導致嚴重的面癱後遺症的發生。
“面神經次全程減壓術”,是先用“電鑽”打開一部分骨管,使得骨管內的血管、神經暴露出來,這樣“擠”在狹小空間裡的神經和血管就得到了釋放,神經不再被擠壓,血液循環也恢復了正常。但是神經和血管就這麼一直裸露在外嗎?當然不是,手術需要在開口處鋪上一層“輕薄的海綿”,覆蓋住暴露的神經和血管。這塊“海綿”會慢慢和骨管融為一體,但因為“海綿”富有彈性,血管再次“膨脹”時它也能隨之變形,所以成了保護面神經的一件“彈力外衣”。
當然,手術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手術部位靠近聽骨鏈,而且手術時需要使用高頻電鑽,噪聲比較大,對聽骨鏈的近距離噪聲刺激,一小部分患者(目前的比例是6%左右)不能耐受,手術後出現聽力下降。“因為這種原因導致的聽力下降,大部分會在術後一段時間內恢復正常;但也有一小部分患者不能恢復,可能會聽不到‘輕聲細語’,但基本不影響正常的交談。”李健東主任解釋說。“醫生也會在手術前給患者服用藥物,用來預防手術中可能造成的聽力損傷。”
經李健東主任手術的早期面癱患者,面部活動情況基本可以恢復的和正常人一樣,而且恢復時間較短,一般情況下2個月之內就能恢復到6、7成,年輕人會恢復得更快。李健東主任認為,一些患者在網上諮詢的“眼球聯動”、“鱷魚淚”等問題並不是手術造成的,而是手術不及時導致面神經壞死所留下的神經錯向再生後遺症。所以面癱患者需要到大醫院,及早診斷,及時治療,這樣才能儘快擺脫面癱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