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息肉是多見的一種直腸類疾病,但是具體在表現上卻可以分為四類,每類直腸息肉具體的症狀不同,在治療時所需要採取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些是發生於幼年人群上的,有些是與平時的生活習慣相關聯的,對於患者而言首先了解一下自己屬於哪些類型的疾病很有必要。
1.幼年性息肉:約90%發生於10歲以下兒童,以男孩為多見。外觀為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90%生長於距肛門25釐米的範圍內,直徑多數小於1釐米,絕大多數有蒂,約25%為多發性,組織學上表現為分化好而大小不規則的腺體,有的形成囊性擴張,中貯粘液,間質增生,並有較多炎性細胞浸潤,有時表面有潰瘍形成。次類息肉一般不發生惡變。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見的一種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分佈以遠側大腸為多,一般均較小,直徑很少超過1釐米,其外形為黏膜表面的一個小滴狀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較寬,多發性亦常見,組織學上次種息肉是由增大而規則的腺體形成,腺體上皮細胞增多造成皮皺縮呈鋸齒形,細胞核排列規則,其大小及染色質含量變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見。其重要特點是腸腺隱窩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細胞出現。增生性息肉不發生惡變。
3.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稱良性淋巴瘤,多見於20~40歲成人,亦可發生於兒童,男性略多,多發於直腸,尤其是下段直腸,多數為單發,亦可多發,大小不等,直徑可自數毫米至3~4釐米。表面光滑或分葉狀或有表淺潰瘍形成。多數無蒂,有蒂時亦短粗。組織學上表現為分化良好的淋巴濾泡組織,侷限於粘膜下層內,表面覆蓋正常粘膜。可以看到生髮中心,往往較為擴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圍淋巴細胞中無核分裂像,增殖的濾泡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淋巴息肉不發生癌變。較少見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表現為數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呈5~6釐米的小球形息肉,多發病於兒童。組織學變化於淋巴性息肉同。
4.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腸粘膜長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樣肉芽腫,這種息肉多見於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血吸蟲病,阿米巴痢疾及腸結核等病的病變腸道中。常為多發性,多數較小,直徑常在1釐米以下,病程較長者,體積可增大。外形多較窄、長、蒂闊而遠端不規則。有時呈橋狀,兩端附著與粘膜,中段遊離。組織學表現為纖維性肉芽組織,上皮成分亦可呈間葉樣變,尚不能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