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宗罪】
標 籤:
中國式肥胖
罪狀描述:
肥胖與脂肪肝潛在的因果關聯早已眾人皆知。權威資料表明,肥胖症、酒精中毒和糖尿病是脂肪肝最主要的3大病因。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的肥胖也有自己獨特的標籤。西方人多為全身性肥胖,而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群多為臀腹部肥胖,也稱為中心型肥胖。而這種蘋果型肥胖恰恰就是內臟脂肪過多的表現,比如脂肪肝。
分析:
肥胖人群更易聚集較多的慢性疾病及其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分子”纏繞在一起,又會促進其他相關疾病的發生。
由於中國人式肥胖表現為當體重略微增加時,就會明顯反映在腰圍上。因此,根據我國人群腰圍與疾病危險性的關係,在中國的BMI(體重指數)分類中,還加了一個額外的條件,那便是腰圍的切點,其中85釐米為成年男子、80釐米為成年女子的切點以判斷中心型肥胖。對於這類人群尤其應警惕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病可能。
【第 2宗罪】
攻 勢:
與糖尿病勾結
罪狀描述:
脂肪肝一旦攻勢已定,往往不會單獨行動,因此受傷的遠不止肝臟。有數據顯示,2型糖尿病合併脂肪肝的發生率高達46%。
糖尿病患者為何容易得脂肪肝?對患有糖尿病者,體內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利用,脂蛋白合成也出現障礙,致使大多數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臟內轉變成脂肪,存積在肝內,最終導致脂肪肝。
分析:
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現脂肪肝,在早期時往往因為無症狀或症狀輕微,以致重視不夠。若不及時治療,可進一步發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和死亡的風險都大大增加。與此同時,出現脂肪肝的患者,可進一步加重胰島素抵抗、糖代謝紊亂等病理狀況,尤其是重度脂肪肝或出現肝硬化時,肝臟功能發生異常,更影響正常的糖代謝,不能將過高的血糖轉化為肝糖原儲存,就會造成血糖持續處於高水平,從而加重糖尿病。
而肥胖症合併糖尿病者,其脂肪性肝炎發病率較未合併糖尿病者高。由此可見,糖尿病與脂肪肝亦可互為因果,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第 3宗罪】
危 害:
在沉默中爆發
罪狀描述:
由於脂肪性肝病的疾病進程往往比較緩慢,其危害也具有沉默性,有時還會“隱身”。範建高教授提出,不少處於發病初期糖尿病合併脂肪肝的患者,其常規肝功能檢查和B超檢查報告可能並不會出現異常。即可能不存在肝臟壓痛感,肝部也沒有腫大。隨著疾病的進展,肝細胞膜會在脂肪、病毒以及酒精的輪番“攻擊”下,發生破裂並出現缺口。從而導致肝細胞酶的作用受到影響,此時肝功能指標才會出現明顯異常。
分析:
有效的治療脂肪肝,除了積極調整和干預生活方式以外,還應藉助專業的藥物治療手段。專家建議,脂肪肝的治療既要對潛在病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也應從肝臟損傷的病理基礎,針對肝細胞破壞,肝細胞膜破裂採取一定措施,及時修復肝細胞膜,恢復肝臟功能。
【第4 宗罪】
提 醒:
減肥不宜過快
罪狀描述:
一般來說,肥胖的程度與肝內脂肪堆積成正比。為甚麼有些人不顧一切地拼命減肥,卻會遇上更大的麻煩呢:人瘦了,肝臟反而“胖”了。事實上,不要以為只有營養過剩、身體太胖才會得脂肪肝。其實,營養不良或減肥過度也會招致脂肪肝。
分析:
通常女性節食時只吃很少的主食。一旦人體在一段時間內始終處於過度飢餓狀態,會導致葡萄糖等能量物質攝入不足。身體無法獲得必需的葡萄糖,就會將身體其他部位儲存的脂肪、蛋白質動用起來,轉化為葡萄糖,從而導致血清中游離脂肪酸增高。大量脂肪酸進入肝臟,加之機體又缺少脂代謝時必要的酶類和維生素,致使脂肪在肝臟滯留,造成脂肪肝。
所以,減肥速度不能過快,應控制在一定的範圍。比如,在每個月體重減少不超過2.5公斤,半年體重減少不超過原體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