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母兒的危害程度不同,妊娠期皮膚瘙癢可大體分為2大類,一類是對胎兒危害較小的,主要由皮膚乾燥、長妊娠紋、妊娠癢疹引起的;另一類是對胎兒危害較大的,主要是由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引起的。
一、 對胎兒危害較小的皮膚瘙癢
1.常見原因
皮膚乾燥 皮膚油脂及汗液分泌較少,皮膚容易因乾燥而出現瘙癢。
長妊娠紋 隨著孕周的增大,腹部隆起,在腹部、下肢、臀部等多處可發生皮膚真皮層斷裂,出現妊娠紋而感覺皮膚瘙癢。
妊娠癢疹 妊娠後由於激素、生理變化以及過敏等原因,在腹部、四肢及軀幹會出現凸起於表皮的小紅丘疹或斑丘疹,這就是所謂的妊娠癢疹,會使孕媽媽感到皮膚瘙癢。
2.治療方法
及時就醫 一旦出現皮膚瘙癢症狀應及時就醫,醫生通過詢問病史、查體及化驗檢查明確診斷,對症處理。
外用藥物 瘙癢嚴重的可以用一些外用止癢液,常用的有甘油洗劑、爐甘石洗劑等。
口服藥物 孕晚期還可以應用抗組胺類藥物,撲爾敏、苯海拉明等口服藥對胎兒也是安全的。另外,也可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
3.生活注意事項
這三種原因引起的皮膚瘙癢對母兒危害較小,孕媽媽不必太緊張。通過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問題,可減輕皮膚瘙癢的症狀。
精神方面 首先孕媽媽要注意減輕精神負擔,避免煩躁和焦慮不安,好的心情更有利於疾病的恢復和寶寶的健康。
飲食方面 在飲食上,孕媽媽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若對魚蝦類過敏,要避免食用。
穿著方面 孕媽媽儘量穿著寬鬆舒適的衣服,棉質吸汗材質的最好,還要記得勤換內衣、內褲。
沐浴方面 孕媽媽不要因為皮膚瘙癢而過勤地洗澡,洗澡時的水溫也不能太熱。若是肌膚比較乾燥,建議以溫和的弱酸性潔膚品沐浴。沐浴後塗抹滋潤的護膚品或橄欖油,但不要用力搔抓,以免損傷皮膚,造成皮膚感染。
二、對胎兒危害大的皮膚瘙癢
孕期皮膚瘙癢的原因中最嚴重是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ICP),這是一種嚴重的妊娠併發症,以皮膚瘙癢和膽汁酸增高為特徵,主要危及胎兒安全,發病率為0.8%~12%。目前病因不明,可能與雌激素、遺傳及環境等因素有關。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高危因素
導致此病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幾點:
孕媽媽年齡>35歲
有慢性肝膽疾病
家族中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者
前次妊娠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史
雙胎妊娠
1.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表現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多發於妊娠晚期,少數發生在孕中期,主要症狀為皮膚瘙癢,先從手掌、腳掌開始,逐漸加劇延及四肢、軀幹,瘙癢程度各有不同,夜間較重,皮膚常因抓撓出現抓痕。瘙癢發生後數日至數週內10%~15%的患者出現輕度黃疸,少數人可有消化道症狀、腹瀉等,極少數出現體重降低,大多數人全身狀況良好。化驗檢查會發現血中膽汁酸增高、肝功異常、肝酶及膽紅素輕到中度升高。產後皮膚瘙癢、黃疸迅速消退,肝功能恢復正常。
2.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對孕婦和胎兒的危害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對母兒危害極大,可導致早產、胎兒宮內窘迫、胎兒生長受限,嚴重的出現不能預測的胎兒突然死亡;新生兒可能發生顱內出血及新生兒神經系統後遺症等;同時可導致孕婦凝血功能異常,增加產後出血的概率,孕婦也可能發生糖、脂代謝的異常,故應十分重視,及時診治。
3.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治療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治療主要是緩解瘙癢症狀,降低血膽汁酸水平、恢復肝功能,延長孕周,改善妊娠結局。
左側臥位休息
孕媽媽應適當臥床休息,左側臥位最好,因為這樣有利於增加胎盤的血供。
藥物治療
並給予藥物治療,可用消膽胺、苯巴比妥、熊去氧膽酸、地塞米松等可降低血清中膽汁酸的濃度,減輕膽汁酸的淤積,改善肝功能並促進胎兒肺發育成熟,還可以減輕皮膚瘙癢症狀。
注意觀察胎動
治療過程中密切監測各項化驗指標及胎兒情況,孕媽媽要自己認真觀察胎動,每天早、中、晚各數一小時胎動,三次數值相加乘以4,如胎動<10次/12小時或<3次/小時,應警惕胎兒宮內缺氧。
加強胎心監測
加強胎心監測及B超檢查,以便及時發現胎兒宮內缺氧、羊水過少等異常。
小貼士 3種情況應提前終止妊娠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應提前終止妊娠,確保母子平安:
1.孕媽媽出現黃疸症狀,胎齡已達36周。
2.胎兒宮內窘迫,羊水量逐漸減少。
3.孕媽媽無黃疸,妊娠已足月或胎肺已成熟。
終止妊娠的方式以剖宮產為宜,因陰道分娩產程中可能加重胎兒缺氧,發生胎死宮內、新生兒窒息等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