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義
疾病名稱:異位胰腺 (迷走胰腺,副胰)
所屬部位:腹部
就診科室:肝膽外科外科
症狀體徵:腹痛,無明顯症狀
2 概述
異位胰腺又稱迷路胰腺或副胰,它是存在於正常胰腺位置以外的孤立胰腺組織,與正常胰腺之間無解剖學聯繫。約90%的異位胰腺位於上消化道,主要是胃(通常位於距幽門內5cm以內的大彎側)、十二指腸、空腸。少見部位有膽總管,十二指腸乳頭部、肝、迴腸、腸繫膜、大網膜、肺、Meckel憩室、結腸、闌尾、橫膈、肺及食管。大多數為單發、多發者少見。
3 病因
異位胰腺的發生原因與胚胎髮育異常有關。在人胚的第6~7周時,當背側和腹側胰始基隨著原腸上段旋轉融合過程中,如果有一個或幾個胰始基細胞停留在原腸壁內,由於原腸縱行生長而可將胰始基帶走。背側胰胎基產生的細胞組織,將被帶到胃;腹側胰始基產生者則被帶到空腸,成為異位胰腺。如果胰始基伸入胃腸壁、膽系、網膜甚至脾臟,就會在這些器官中出現胰腺組織,也為異位胰腺。
發病機理:與屈曲性損傷相似,只是頭頸部遭受屈曲撞擊等作用時,頸部不但屈曲,而且有向一側旋轉的動作。當屈曲和旋轉外力同時作用於頸椎時,損傷節段形成向前下方扭曲暴力,以椎間盤後中央部為軸心,一側的上位頸椎下關節突向後旋轉,而另一側下關節突向前滑動,並超過下位椎體的上關節突至其前方,形成“交鎖”狀態。上下關節突相互撞擊中,也可以造成關節骨折。
4 病理改變
異位胰腺可見於腹腔的任何部位,以十二指腸最多見,約佔27.7%;胃次之,約佔25.5%;空腸約佔15%;迴腸與Meckel憩室約佔3%;偶爾也可見於膽囊、膽管、肝臟、脾臟、腸繫膜、大網膜、模結腸、闌尾、臍孔等處。發生在胃部的異位胰腺,50%以上位於遠側半胃,主要在胃前、後壁和大彎側,幽門前區比胃竇部稍多。在十二指腸者,主要位於乏特氏(Vater)乳頭以上,尤以十二指腸球部較多見。丁士海等綜合國內文獻報道67例異位胰腺的所在部位:胃33例,佔49.8%(其中胃竇部28例,為84.8%,胃體部5例,15.2%);十二指腸8例,佔11.9%;空腸15例,佔22.4%;迴腸8例,佔11.9%;其他還有膽總管、升結腸、胰周脂肪組織各1例。
異位胰腺組織大多數呈淡黃色或淡紅色,單個分葉狀結節,偶見多個。異位胰腺組織的直徑多為1~2cm,6cm以上者極為少見。常埋藏於胰腺以外的器官中,如位於胃腸道壁內,則多位於粘膜下。丁士海綜合文獻報道29例,其中粘膜下層14例(48.3%),漿膜下層6例(20.7%),粘膜下和肌層內4例(13.8%),肌層內3例(10.3%),漿膜下、肌層和粘膜下層內2例(6.9%)。異位胰腺外觀形態與正常相似,但無被膜,不能剝離。其中央稍凹陷,常有胰管開口。顯微鏡所見為正常胰腺組織,有腺泡、異管等小葉結構,約1/3的病例可見胰島。有時異位胰腺組織可發生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囊腫、腺瘤或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