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心排 在心包剝離過程中,由於急性心臟擴張,特別是右心室表面心包剝除後,在體靜脈高壓的作用下,心室急劇快速充盈、膨脹,產生急性低心排。因此,術中應限制液體輸入,左心室解除縮窄後,立即應用西地蘭及速尿,在強心的同時,排隊過多液體減輕心臟負擔。術後12~48h之內,應用多巴胺等兒茶酚胺類藥物。如對藥物反應效果較差,低心排不能糾正,可使用主動脈內氣囊反搏。
2.膈神經損傷 左前外側切口在開始心包剝脫之前,Kirklin JW提出應先遊離左側膈神經,儘可能隨同膈神經多保留脂肪及軟組織。如損傷膈神經,可造成膈肌的矛盾呼吸運動,影響氣體交換。不利於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3.冠狀動脈損傷 在分離前室間溝部位時,要格外注意,勿損傷冠狀動脈。其分支或末端出血,可縫扎止血。遇到該部位有侷限的鈣化斑塊時,可以留置不予處理,不可勉強切除。
4.心肌破裂 對於嵌入心肌的鈣化病灶,一般可島形保留,不可勉強剝除。對於剝離界限不清,嚴重粘連時,可將增厚的心包作“井”字切開,部分地解除心肌表面束縛。萬一發生心肌破裂時,術者用左手食指平壓在裂口上,利用遊離的心包片縫蓋在破裂口的周圍,可挽救病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