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這兩年較為流行的中醫療法,所以,雖然離入伏還有一個多月,很多患者已紛紛開始打聽和掛號。那麼,在預約之前有哪些需要了解和準備的呢?
1.不適合溼熱體質。專家告訴記者,冬病夏治主要針對三週歲以上虛寒體質的人群,患有冬天容易發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覆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風溼病等。有內火、溼熱體質的人不適合冬病夏治,簡易的判斷方法是,觀察分泌物和舌苔。如果痰或鼻涕為黃顏色,且比較黏稠;舌質發紅且舌苔乾燥,或舌苔黃膩(舌面上有一層像黃油般黏膩的苔),這種人就不適合來做貼敷。相反,如果分泌物為白色且比較稀,舌淡紅,舌苔薄白者則屬於虛寒體質,適合做冬病夏治。
2.不適合瘢痕體質、虛弱怕痛、支氣管擴張、正在感冒發燒者及血糖不達標的糖尿病患者。雖然貼敷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有點微熱感,但本療法可能有10%左右的起泡率,有些人可能會出現皮膚起泡、痛癢難忍的狀況,所以不適合瘢痕體質的患者。對那些長期咳嗽,甚至有咳血病史的人,建議最好先去拍肺部CT,如果確認是支氣管擴張患者,最好不做貼敷,因為這類病人多是溼熱體質,不適合做冬病夏治。至於疾病急性發作期的患者,敷貼後則會加重病情。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未能控制良好,則皮膚一旦破損很難癒合。
3.錯時預約。“今年頭伏為7月19日,中伏為7月29 日,末伏為8月8日。其實貼敷的時間前後相差一兩天,效果並沒有多大差別,反而是扎堆在這3天來治療,會給醫院和患者都帶來不便。”邊永君指出,例如頭伏貼敷也可選在7月18日或20日,即提前或推後一兩天來做貼敷,錯開高峰。
4.做好心理準備。冬病夏治的療程一般為3年,而且是一個輔助療法,所以效果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神奇。有些人只貼了一年覺得效果不明顯就不再堅持,還有些人光靠貼敷,見夏天不犯病了就擅自停口服藥,這些都是錯誤的。對慢性病而言,任何療法都不可能治癒,或終生見效,患者應遵醫囑堅持治療。
5.可乘涼,不貪涼。根據《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無論是貼敷期間,還是在這之前,都要少吃生冷,如冷飲、西瓜之類,少吹空調、電扇,做好充分的身體準備,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