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1-18 13:50

  烏天麻只能通過品償才能知道真假,其次就是在幹天麻上能看準90%的真假,全乾烏天麻來講天麻表面光滑有皺紋紋路清晰不會抽槽比普通天麻重些,顏色對比如果同樣的加工方式烏天麻白一些。而新鮮天麻就只能品嚐了,不論是新鮮烏天麻還是幹天麻烏天麻煮熟了品嚐沒有特別苦澀的味道,只有稍微的中藥的味吃起來有點像土豆一樣綿綿的!紅天麻,和雜交天麻就不是這樣的了它們有濃濃的苦味,吃起來翠翠的無論你怎麼煮都這樣!

  一:烏天麻的形狀好,天麻折幹率比較的高,這樣的品質好必然造成烏天麻價錢特高,是目前天麻價值最高的品種。但有一個缺點就是單位面積產量低。

  二:紅天麻單位面積產量高,是目前天麻產量最高的品種。但形狀不好造成價值低。

  我們利用烏天麻的形狀;利用紅天麻的產量進行雜交,即提高了產量又產生了高品質的天麻,這就是烏紅雜交天麻!

  全世界有三十多種天麻,中國有五個品種:天麻、原天麻、細天麻、南天麻、疣天麻;五個類型即:紅天麻、烏天麻、綠天麻、黃天麻、白花天麻,主要按出土時牙苞鱗片、花莖、花冠的顏色而命名、區別。在生產中人工栽培的主要是紅天麻和烏天麻。

烏天麻與普通天麻的區別 相關文章
烏天麻(學名:Gastrodiaelataf.glauca)亦稱鐵幹天麻。植株高大,最高可達150~200釐米,莖稈灰褐色,有白色條斑。花黃綠色,花期6-7月。果實有稜形、倒楔形。塊莖大的可達800克。根狀莖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節較密,最長可達15釐米以上,單個最大重量達800克,含水量常在70%以內,有時僅為60%。主產中國貴州西部、雲南,在雲南栽培的天麻多為此變型種。烏天麻是名貴中藥,用以治
發布於 2023-11-18 13:57
0評論
1.平肝息風 天麻質潤多液,能養血息風,可治療血虛肝風內動的頭痛、眩暈,亦可用於小兒驚風、錒錒、破傷風。 2.祛風止痛 用於風痰引起的眩暈、偏正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適合用於內風所致的頭暈。內風引起頭痛的三種類型:一、肝陽上亢型,表現症狀:頭痛頭暈同時出現;二、痰濁中阻,表現症狀:經常感覺頭偏沉;三、腎虛寎人,表現症狀:頭痛頭暈同時伴有記憶力減退的症狀。天麻對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不合適。
發布於 2023-11-18 13:30
0評論
烏天麻植株高150~200釐米,根狀莖肥厚,塊莖狀,橢圓形至近啞鈴形,肉質,長8-12釐米,直徑3-7釐米,有時更大,具較密的節,節上被許多三角狀寬卵形的鞘。莖直立,稈灰褐色,有白色條斑,無綠葉,下部被數枚膜質鞘。 總狀花序長5--50釐米,通常具30-50朵花;花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1.5釐米,膜質;花梗和子房長7-12毫米,略短於花苞片;花扭轉,黃綠色,近直立;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長
發布於 2023-11-18 13:37
0評論
性狀 塊莖長橢圓形。扁縮而稍彎曲。長3~15cm,寬1.5~6cm,厚0.5~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略透明,多不規則縱皺紋,有由潛伏芽排列成的多輪橫環紋,具點狀痕點或膜質鱗葉有時可見棕黑色菌索。頂端有殘留莖基(春麻),或為紅棕色鸚哥嘴狀頂芽(冬麻),末端有自母體麻脫落後的圓臍形疤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角質樣,黃白色或淡棕色。氣微,味甘,微辛。 採製 冬至以後採挖者稱“冬麻”,
發布於 2023-11-18 13:43
0評論
急性毒性實驗:小鼠口服或尾靜脈注射天麻素,劑量用到5g/kg,觀察3天,未見中毒及死亡。 亞急性毒性實驗:犬及小鼠給藥4~6天后,經血液化驗,對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無影響。血液化驗測定對谷丙轉氨酶、非蛋白質及膽固醇均無影響。用動物的心、肺、脾、肝、腎、胃及腸作組織切片鏡檢,未見細胞變性。以上結果表明,天麻素對造血系統、肝、腎功能及血酯均無影響。 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臨床多用於頭痛
發布於 2024-04-16 17:06
0評論
1、鎮痛作用:用天麻製出的天麻注射液,對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頭痛、中毒性多發性神經炎等,有明顯的鎮痛效果。近年來,經一些醫療單位1000多例患者的臨床試用,有效率達90%。 2、鎮靜作用:有的醫療單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療神經衰弱和神經衰弱綜合症病人,有效率分別為89.44%和86.87%。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樞興奮作用,還有加強戊巴比妥納的睡眠時間效應。 3、抗驚厥作用:
發布於 2023-11-25 13:36
0評論
天麻子的簡介 【名稱】:通脫木 【拉丁名】:Tetrapanaxpapyrifer 【別名】:木通樹、通草、天麻子 【科屬】:五加科,通脫木屬 天麻子的功效與作用 補虛定風。主治眩暈;眼黑;頭風頭痛;少氣失精;鬚髮早白。 天麻子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天麻子的選方 益氣固精,補血,黑髮:還筒子半兩,芡實半兩,金銀花二兩,破故紙(酒浸,春三、夏一、秋二、冬五日,焙,研末)二
發布於 2023-11-26 15:33
0評論
天麻的生長環境: 天麻生於腐殖質較多而溼潤的林下,向陽灌叢及草坡亦有。須與白蘑科真菌密環菌和紫萁小菇共生,才能使種子萌芽,形成圓球莖,並生長成為健常的天麻塊莖。紫萁小菇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蜜環菌為原球菌長成天麻塊莖提供營養。 天麻種植地的選擇: 宜選半陰半陽的富含有機質的緩坡地、谷溝地栽種,土質以疏鬆的壤土、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砂土,尤以生荒地為好。土壤PH5~6為宜。忌黏土和澇窪積水地,忌重茬。
發布於 2024-04-16 17:00
0評論
天麻為多年生寄生草本,栽培、野生均有,現以栽培為主。生於海拔1200~1800米的高山樹林和竹林中,尤以冬季不過於寒冷、夏季較為涼爽、常年多雨霧,土壤富含腐殖質、PH值4.5~6.6的地區為宜。分佈四川、雲南、貴州、陝西、湖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家種以陝西產量最大,佔全國總產量的40%左右,其次為四川、貴州、湖北、河南。70年代以前,主要依靠採挖野生資源,收購量較小,供應十分緊張,野生資源
發布於 2024-04-16 16:53
0評論
天麻產區是密環菌的細嫩菌素(外鞘棕紅色)或秋季集幼嫩、新鮮尚未開傘的密環菌子實體進行組織分離,分出種類接種後,置22~26℃下培養15~17天,長滿全瓶即成栽培種。 種材培養時,培養基配方是:鋸木屑(柞樹較好)加水或20%馬鈴薯水配成半固體培養基。製作時,用500毫升三角瓶,每瓶裝鋸末灰10克,然後加水把鋸末灰溼透,再繼續加水達到液麵為0.5釐米深為止。水量加足後選擇手指粗細的板栗樹等樹枝,剪成
發布於 2024-12-13 14: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