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1-24 05:54

  (1)血清鐵增高:

  ①紅細胞破壞增多,如溶血性貧血。

  ②紅細胞再生或成熟障礙性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

  ③鐵的利用率減低,如鉛中毒或維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減退。

  ④貯存鐵釋放增加,如急性肝細胞損害、壞死性肝炎等,從受損的肝細胞釋出貯存鐵,釋出鐵蛋白。

  ⑤鐵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著沉著症、含鐵血黃素沉著症、反覆輸血治療或肌肉注射鐵劑引起急性中毒症等。

  (2)血清鐵降低:

  ①臨床表現為:

  A.貧血的一般表現:頭暈、頭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動後氣短、眼花、耳嗚、食慾減退和腹脹等。

  B.組織缺鐵的表現:兒童、青少年的體格發育遲緩、體重降低、體力下降、智商低、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易波動、煩躁,易怒或淡漠。異食癖是缺鐵的特殊症狀。

  C.體徵:皮膚黏膜蒼白,皮膚及毛髮乾燥,指甲扁平、失光澤、易破碎,約18%的患者會有反甲。

  ②血清鐵降低的臨床意義為:

  A.機體攝取不足如營養不良、胃腸道病變、消化性潰瘍、慢性腹瀉等,引起進量不足和吸收量不足,導致缺鐵性貧血,血清鐵可低於8.9μmol/L以下。

  B.機體失鐵增加如失血,包括了大量和隱性失血,特別是腎炎、腎結核、陰道出血、潰瘍病等,泌尿生殖道和胃腸道的出血。

  C.體內鐵的需要量增加又未及時補充、如妊娠,嬰兒生長期等也有血清鐵減少的傾向。

  D.體內貯存鐵釋放減少,如急性和慢性感染,尿毒症、惡液質等均可引起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鐵釋出減少。

  E.某些藥物治療,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時亦可引起血清鐵減少。

血清鐵測定有甚麼臨床意義相關文章
血清鐵蛋白是人體含鐵最豐富的一種棕色蛋白複合物,分子量約450000,其中含鐵17%-23%,是鐵的主要儲存形式之一。它存在於肝、脾、骨髓等網狀內皮系統內,為骨髓合成血紅蛋白供鐵,並按機體的需要向血清中釋放。當人體某一系統出現疾病時,血清中血清鐵蛋白可出現異常改變。1、與缺鐵性貧血的關係血清鐵蛋白是測定是診斷隱性缺鐵性貧血最好、最可靠的診斷方法。2、與腫瘤的關係一般認為腫瘤患者血清鐵蛋白以肝癌為
發布於 2022-12-27 12:05
0評論
在一般情況下,SF與組織內非血紅素鐵呈很好相關性。通過靜脈切開放血判斷。證實和貯存鐵相關。和骨髓可染鐵呈正相關,和鐵吸收率呈負相關。因此SF是檢查機體鐵營養狀態,反映缺鐵或鐵負荷過度的有效指標,廣泛應用於映鐵的人群篩檢。網狀內皮細胞儲鐵減少是SF降低的唯一原因。但正常值的低限很難確定。多數採用250~300ug/L稱SF增高。 SF增高多見於:(1)鐵負荷過度:如原發性血色病,B地中海貧血反覆輸
發布於 2023-10-31 00:55
0評論
測定血清鐵時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1、一些疾病會導致鐵蛋白的合成增加,使血清鐵蛋白升高。 2、肝病患者其肝細胞受損,功能下降,血清鐵蛋白也可升高。 3、紅細胞疾病及紅細胞破壞增多,可導致鐵增多。 4、鐵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沉著症、含鐵血黃素沉著症
發布於 2023-11-24 06:01
0評論
肝在膽紅素代謝中具有攝取、結合和排洩功能,其中任何一種或幾種功能障礙,均可引起黃疸。檢查膽紅素代謝情況對測定肝功能,尤其是黃疸鑑別具有重要意義。膽紅素測定包括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正常值:總膽紅素4~19μmol/l、直接膽紅素0~7μmol/l,二者之差為間接膽紅素。肝臟疾病時膽紅素濃度明顯升高,常常反映較嚴重的肝細胞損害。膽汁淤積性黃疸時,由於直接膽紅素不能由肝細胞和膽管排出,以致血清直接膽
發布於 2023-11-18 10:49
0評論
臨床中,通常應用尿微量蛋白指標來監測腎病的發生。尿微量蛋白的檢測是早期發現腎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診斷指標。通過尿微量白蛋白的數值,結合發病情況、症狀以及病史陳述就可以較為準確的診斷病情。判斷病情進入了纖維化那個階段。所以,定期檢測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應當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應每3個月測試一次。這樣,對於腎病的預防及早期治療都起的了積極作用。 當一名患者有高血壓或糖尿病或同時患有這兩
發布於 2023-11-22 07:23
0評論
(1)血尿酸增高:①急慢性腎炎血尿酸明顯增高,且較BUN、Cr更顯著,出現更早。其他腎病晚期,如腎結核、腎盂腎炎、腎積水等血尿酸亦增高。因腎外因素影響較大,故其升高程度並不與腎功能受損程度成正比。②痛風,由核蛋白及嘌呤代謝紊亂所致,血尿酸>595μmol/L。③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因核酸代謝分解增加使血尿酸增加。④其他:氯仿、四氯化碳、鉛中毒、子癇、妊娠反應、劇烈運動等
發布於 2023-11-03 08:14
0評論
⑴診斷女性性早熟:E2是確定青春期啟動及診斷性早熟的激素指標之一。8歲以前出現第二性徵發育,血E2升高>275pmol/L(75pg/ml)可診斷為性早熟。⑵E1/E2>1提示E1的外週轉化增加,為睪酮(T)增加的間接證據,如絕經後和PCOS。⑶E2水平過高可見於顆粒細胞瘤、卵巢漿液性囊腺瘤、肝硬化、系統性紅斑狼瘡、肥胖、吸菸者、正常妊娠及糖尿病孕婦。⑷卵巢早衰隱匿期:基礎E2升高、FSH正常,
發布於 2023-01-17 00:36
0評論
1、梅毒血清檢查是用於梅毒疾病的診斷檢查。妊娠梅毒不但能給孕婦健康帶來影響,更能影響胎兒發育,導致流產、早產、死胎等嚴重後果。即使妊娠能維持到分娩,所生嬰兒患先天性梅毒的幾率也很高。有些胎兒雖然發育正常,但在通過產道時,仍有可能與生殖器病損接觸而感染。 2、未經治療的早期妊娠梅毒婦女,大部分胎兒會成為先天性梅毒兒。大部分潛伏期梅毒婦女的胎兒在幼兒期會成為先天性梅毒兒。 3、實施產前梅毒篩查可及時
發布於 2023-06-16 01:25
0評論
①PT延長見於遺傳性外源凝血系統的因子Ⅱ、Ⅴ、Ⅶ、Ⅹ和纖維蛋白原減低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但均很少見。 ②肝臟疾病:由於外源性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臟合成,因而肝臟疾病時,PT延長。 ③維生素K缺乏症:膽石症、膽道腫瘤、慢性腸炎、偏食、2~7月齡的新生兒以及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的患者等,由於VitK吸收或合成障礙,導致肝臟合成異常的凝血酶原、FⅧ、FⅨ、FⅩ等分子,PT延長。 ④血循環中抗凝物質增加,如
發布於 2024-07-07 12:04
0評論
1.轉鐵蛋白升高見於缺鐵性貧血,懷孕後期和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急性肝炎早期;2.轉鐵蛋白降低見於:蛋白質丟失性的疾病(如腎病綜合徵、慢性腎功能衰竭、嚴重燒傷和蛋白質丟失性胃腸病);蛋白質缺乏狀態;感染狀態時,急性肝炎(開始升高後下降),嚴重肝病(如肝硬化)、腎病綜合徵、蛋白質丟失症、甲狀腺炎、感染和嚴重疾病等。
發布於 2023-10-01 00: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