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2-07 09:11

  耳穴壓丸

  1.取穴

  主穴:腮腺

  配穴:耳尖

  2.操作

  先在耳尖穴用細三梭針點剌出血1~2滴,然後將王不留行子貼壓於腮腺穴上,每日自行按壓2次,每次50下。3~4日換貼1次,7日為一療程。

  2

  體針

  1.取穴

  主穴:翳風、頰車、少商、合谷。

  配穴:列缺、豐隆、解溪、聽會。

  2.治法

  主穴為主,效不明顯時酌加配穴。少商以三稜針點刺出血,餘穴採用疾徐手法(快速進針至一定深度得氣,慢慢提插捻轉分層退針),刺激宜強,反覆運針數次促使面部穴位(只取患側)的針感向病所放散,然後留針30~60分鐘,其間行針2~3次。每日針1次,重者2次。

腮腺炎的針灸治法相關文章
治療1、針灸治法取足少陽、陽明與太陰經穴為主。偏實者針用瀉法;偏虛者針用補法。處方陽陵泉足三里懸鐘三陰交隨證配穴腳氣衝心:巨闕內關郄門;脾胃虛弱:脾俞胃俞;跗腫麻木:八風太白方義傷於溼者,下先受之,溼邪滯留足脛,流溢肌膚,故取足三里、三陰交瀉陽明、太陰之溼;補髓會絕骨,筋會陽陵,充養筋骨而使步履輕健。腳氣衝心者,取心募巨闕,心包經內關,郄門以定悸除煩消滿。脾俞、胃俞,施補法以健運化溼。八風、太白
發布於 2022-12-13 11:55
0評論
1.基本治療 治法清熱利溼,化瘀止血。以足太陽經及督脈穴為主。 主穴承山次髎二白長強 配穴便秘者,加支溝、大腸俞;脾虛氣陷者,加脾俞、百會。 操作諸穴均針用瀉法,脾虛氣陷者宜用補法,可灸。 方義承山、次髎均為膀胱經穴,足太陽經別自承山穴處上行入於肛中,故取之用瀉法,既能調理膀胱氣化以清溼熱,又能疏導肛門局部氣血,屬“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督脈亦過肛門,長強穴屬督脈,位近肛門,刺之可直達病所,清利
發布於 2024-04-13 10:58
0評論
1.毫針刺法 取穴:阿是穴、太溪、崑崙、承山。具體方法: (1)以阿是穴為主穴,快速刺入,強刺激。 (2)然後再分別將太溪、崑崙、承山刺入,中度刺激。 (3)每10分鐘捻針1次,30分鐘起針,每日1次,6次為1療程。 以上各種症型兒童、青年、老年足跟痛患者都可施用此法。 2.電針療法 在蹠筋膜或滑囊周圍刺入4針,成四方形,然後通以感應刺激電流,每次20分鐘,每日1次,8次為1療程。 3.艾條灸法
發布於 2024-04-14 06:05
0評論
腹瀉是夏秋季節最常見的病症,雖不是甚麼大病,但次數過多,體內大量的電解質及水分就會隨糞便流失,很快出現周身乏力等症狀,也會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及生活。除了中西藥物治療方法外,針灸也可以迅速止瀉,減緩全身症狀,但可惜常常不被患者認識。 中醫將腹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是感受風寒、溼熱等外邪及飲食不潔。此類腹瀉一般發作較急,發病時間較短,多伴有肛門灼熱、大便臭穢、怕冷、發熱等症狀。慢
發布於 2023-03-05 23:12
0評論
針灸減肥,專注於辨證性、整體性調整,給當今追逐健康的人們帶來新的方法。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變化,肥胖已成為全球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在所有肥胖者中,95%以上是單純性肥胖。這種肥胖的確切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清楚,比較肯定的是:任何因素,只要能夠使能量攝入多於能量消耗,都有可能引起單純性肥胖。中醫學認為肥胖形成的原因主要與過食肥甘厚味及久臥、久坐、少勞、先天稟賦遺傳體質有關。根據中醫辨證分析肥胖主要可分
發布於 2023-03-26 03:16
0評論
風熱侵襲 診斷要點:牙痛突然發作,陣發性加重,得冷痛減,受熱加重,牙齦腫脹;形寒身熱,口渴;舌紅苔白或薄黃,脈浮數。 處方:風池、外關 胃炎上蒸 診斷要點:牙痛劇烈,牙齦紅腫或出膿血,得冷痛減,咀嚼困難;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紅苔黃燥;脈弦數或洪數或滑數。 處方:二間、內庭 虛火上炎 診斷要點:牙痛隱隱,時作時止,日輕夜重,牙齦暗紅萎縮,牙根鬆動,咬物無力;腰膝痠軟,五心煩熱;舌嫩紅少苔,脈細數
發布於 2024-04-25 04:36
0評論
概述 自己懷孕快4個月了,因為自己一直都沒有感覺所以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懷孕了,直到有次自己去做體檢了才發現自己竟然懷孕了,自己整個人都驚呆了,自己現在還單身根本就沒有打算要有小孩的準備,醫生說自己現在懷孕太久了根本就做不了人流的還是準備引產會比較好,自己也被嚇了一跳,我想請問一下一般性的針灸法引產效果好嗎? 步驟/方法: 1、 引產常常是因為很多意外懷孕的女性在錯過最佳人流時間而適用的一種方法
發布於 2023-11-18 07:04
0評論
頸椎病的治療有很多種的方法,其中有不少患有該疾病的人都想要了解針灸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人對於中醫都是情有獨鍾的,而且中醫的治療也是非常有效的。下面就給朋友們介紹一下治療頸椎病的針灸法。 常規選穴:主穴:頸夾脊、大椎、肩、曲池、足三里、懸鐘。 配穴:身柱、腎俞、環跳、陽陵泉、肩井、天宗、陽池、中渚等。 1、溫針灸: 進針得氣後施以平補平瀉針法,針柄套1~2cm長的艾條,施以溫針灸。選穴:上述主穴
發布於 2024-04-03 17:29
0評論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膈俞、腎俞、膏肓。 配穴:發燒加大椎、曲池,出血加血海,肝大加肝俞,脾大加脾俞。 (二)治法 藥液:50%胎盤組織液、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 每次選2對主穴,可交替輪用,據症加配穴。上藥任選一種。用5號齒科注射針頭刺入(背部穴宜向脊柱方向斜刺),至得氣後,以中等強度略作提插,然後推入藥液,胎盤組織液,每穴2毫升,當歸注射液或丹參注射液1毫升。穴位注射要求是:
發布於 2024-05-07 05:17
0評論
頭針 (一)取穴 主穴:平衡區、感覺區、語言Ⅰ、Ⅱ、Ⅲ區。 配穴:額頂帶(前1/4和後1/4)、頂顳帶、頂枕帶。 額頂帶位置:神庭至百會穴左右各旁開半寸處的一寸寬帶,將全帶由前至後分為4等份。 頂顳帶位置:前頂穴至頭維穴,向前後各旁開半寸的條帶。 頂枕帶位置:自百會穴至腦戶穴連線左右各旁開半寸的一寸條帶。 (二)治法 可先用主穴,如效不顯,則改配穴。主穴以28號1.5~2寸毫針沿皮快速刺入1~1
發布於 2024-09-25 10:0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