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2-09 05:32

  1、飲食調養

  平時常吃補血養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蓮藕、黑木耳、雞肉、豬肉、羊肉、海參等。水果可選用桑椹、葡萄、紅棗、桂圓等。

  2、精神調養

  血虛體質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3、藥補調養

  古方雪豔茶,它對於補氣血有很好的作用,它是由桑椹、黑豆、甘草、黑芝麻、阿膠等天然草本為原料,不含咖啡因、

  茶鹼的天然草本飲品,尤其對於女性朋友,不僅可以補氣血,還可以可使女性身心健康,氣血調和,皮膚光澤細嫩。

  4、眼睛調養

  傳統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血”,所以血虛體質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因為過度用眼而耗傷身體的氣血。

血虛生風怎麼辦相關文章
陰虛動風證肢體拘攣,手足蠕動、震顫,兩目乾澀,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乾咽燥,形體消瘦,舌質紅少津,脈弦細數。以手足蠕動之動風證和虛熱證並見為臨床特徵。 血虛生風證肢體麻木(或手足發麻),關節拘急,屈伸不利,手足震顫,肌肉動,心悸失眠,頭暈眼花,視物模糊,皮膚瘙癢,耳鳴如蟬,面色、唇舌、爪甲淡白無華,舌苔白,脈細而無力。以肢麻震顫,筋攣肉的動風證和血虛證(筋膜、爪甲、肌膚、唇舌、兩目失血濡養)
發布於 2023-12-09 05:59
0評論
血虛生風是指由失血、貧血或肝血不足而內生的風證。多由急慢性出血過多,或久病血虛所引起。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一樣,一般為體質素虛,面色蒼白或萎黃,肢體麻木,手足徐徐抽動,瘙癢、眩暈、振顫、甚至昏僕等。 中藥療法:沙參30克,麥冬25克,生地25克,當歸15克,枸杞子15克,川楝子10克,丹皮15克,白蒺藜15克,水牛角30克。日1劑。 調理方法:建議試試古方茶療血彥茶進行調理
發布於 2023-12-09 05:46
0評論
血虛生風是指由失血、貧血或肝血不足而內生的風證。總的治療方法是養血祛風。但由於症狀不同,比如有瘙癢、眩暈、振顫、手足蠕動、甚至昏僕等不同表現。 血虛生風吃芝元雪康組合,效果還是挺好的,雪康軟膠囊中的血鐵素,通過腸壁粘膜吸收,直接參與人體血紅蛋白的合成,然後提高血紅蛋白的含量,增加紅細胞數量,為人體生成新鮮血液;β-胡蘿蔔素進入人體後,能促進血紅素的增加,提高血液濃度;兩者同時服用,使補血效果加倍
發布於 2023-12-09 05:26
0評論
血熱風燥型、血熱風盛證,本證由於機體蘊熱偏盛,時值青壯年,血氣方剛之際,或因性情急燥,心緒煩擾(精神因素,心火內生;或因恣食魚腥、辛辣之品,傷及脾胃,鬱而化熱;或復感風熱邪氣,均可致使血熱內盛,熱盛生風化燥,外發肌膚,出現紅斑,丘疹為主症的證候。相當於西醫銀屑病的進行期。 血虛 指營學不足出現虛弱的病理。由於失血過多或慢性出血、臟腑虛損、化生精血機能減退或障礙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虛,出現貧血症狀。
發布於 2023-10-30 00:55
0評論
血虛風燥,其實是中醫學中血虛和風燥兩個辯證術語。血虛指營血不足出現虛弱的病理。由於失血過多或慢性出血、臟腑虛損、化生精血機能減退或障礙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虛,出現貧血症狀。臨床上一般分為心血虛、肝血虛、心脾兩虛等症型。風燥指風與燥兩種邪氣的相合,多感於秋燥時令。臨床表現為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鼻塞、唇燥、咽乾、乾咳、胸滯、肋痛、皮膚乾燥、舌苔白薄而幹、脈浮澀。如血虛風燥一起理解即指血虛生風和和液燥
發布於 2023-10-30 00:48
0評論
血虛生風證亦屬陰血不足之虛證,由於各種原因引起血液虧虛,筋膜失養,導致虛風內動。肝藏血,主筋膜,其華在爪,若血液充盈,則能完成其濡潤滋養的生理功能。若血虛,則肝失所藏,肝血不足,無以養筋,可出現手足搐搦,甚者角弓反張等症。若大量出血的同時,則可出現氣失所憑依,而驟然外脫之氣隨血脫的病理轉歸。總由“血不足以維其氣,以致氣不能安其宅也”(《讀醫隨筆》),故病勢危急,所當急救。所以,張景嶽說:“暴吐暴
發布於 2023-12-09 05:39
0評論
血熱風燥型、血熱風盛證,本證由於機體蘊熱偏盛,時值青壯年,血氣方剛之際,或因性情急燥,心緒煩擾(精神因素,心火內生;或因恣食魚腥、辛辣之品,傷及脾胃,鬱而化熱;或復感風熱邪氣,均可致使血熱內盛,熱盛生風化燥,外發肌膚,出現紅斑,丘疹為主症的證候。相當於西醫銀屑病的進行期。 血虛 指營學不足出現虛弱的病理。由於失血過多或慢性出血、臟腑虛損、化生精血機能減退或障礙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虛,出現貧血症狀。臨
發布於 2023-10-30 17:45
0評論
血虛風燥-中醫病機 本證既有因血熱風燥,病程曠久,陰血暗耗,轉為血虛風燥的一面;又有久病尚未康復,氣血不足,衛外不固,風邪外襲的一面。然總不能離開血虛風從內生,肌膚失於濡煦的機理。 血虛風燥-體徵 初期,皮膚呈現乾燥不潤澤的外觀,轉為粗糙、肥厚,狀如苔蘚,形似席紋;斑疹多數為淡紅色,或者為淡褐色;膚表乾枯頗似乾魚之皮,上覆糠秕狀鱗屑,嚴重時還會發生長短不一,深淺不等的隙裂;自覺瘙癢劇烈,夜間尤重
發布於 2023-10-30 00:42
0評論
        血虛血燥,其實是中醫學中血虛和風燥兩個辯證術語。血虛指營血不足出現虛弱的病理。由於失血過多或慢性出血、臟腑虛損、化生精血機能減退或障礙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虛,出現貧血症狀。臨床上一般分為心血虛、肝血虛、心脾兩虛等症型。風燥指風與燥兩種邪氣的相合,多感於秋燥時令。臨床表現為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鼻塞、唇燥、咽乾、乾咳、胸滯、肋痛、皮膚乾燥、舌苔白薄而幹、脈浮澀。如血虛風燥一起理解即指
發布於 2023-10-30 17:38
0評論
治療法則:涼血,清熱,養血,潤燥,熄風,止癢。 施治方法: (一)內服方藥 1.基本方藥:(1)養血潤膚飲(或當歸飲子)加減:當歸10克、皂刺4.5克、生地12克、熟地l0克、天冬10克、麥冬10克、花粉12克、紅花6克、桃仁6克、黃芩10克、黃芪l0克。 2.風癬湯加減:生地12克、玄參10克、丹參12克;當歸6克、炒白芍12克、茜草10克、紅花6克、黃芩6克、苦參4.5克、蒼耳子3克、白蘚皮
發布於 2023-10-30 00:3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