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狠多其它動物的角不同,犀牛角並不具有骨質的核心,它基本上完全是由角蛋白(keratin)組成的。角蛋白是動物體內廣泛存在的一類纖維硬蛋白,分子間存在大量胱氨酸交聯,因而具有很好的強度與不溶性。除了組成犀牛角外,人類的頭髮、指甲,動物的蹄、角、喙、羽以及皮膚表面都含有大量的角蛋白。
當然,犀牛角的成分並不是像“一撮特化了凝結在一起的頭髮”那樣簡單,俄亥俄大學的科學家利用CT技術研究了犀牛角的成分[1],結果表明犀牛角的核心部分與周圍部分的成分並非完全一致,核心部分具有較高水平的鈣質化,並且含有較高水平的黑色素。鈣質化能夠加強角蛋白的強度,而黑色素的存在能夠減少紫外線對角蛋白的破壞作用。
正是因為這樣的化學成分特徵,使得犀牛角核心部分較硬,而且更耐久不易被腐蝕。這也能很好地說明犀牛角為甚麼是逐漸變尖的。
在目前科學指導的循證醫學中,犀牛角沒有任何藥用價值。傳統醫學中那樣當做春藥,或者治療發燒、抽搐,都被證明沒有效果。即使在傳統醫學方面,犀角的作用也不是不可替代的:1993年,中國衛生部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正式地刪除了犀角部分的內容,犀牛角從此退出了中醫藥的歷史舞臺。
犀角沒喲任何藥用價值,畢竟它們和指甲的成分幾乎沒有區別,犀角能解決的,咬咬指甲也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