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於溫熱性疾病。有舌絳、口渴、便秘、睡眠不安證候的,可用生地配玄參、麥冬等清熱,方如增液湯。所謂增液,並不是真正能夠增加體液,只不過是通過清熱而使體內水分消耗減少,譬如釜底抽 薪,去掉了熱源,水分蒸發自然減少。
2、用於治療血熱而致的出血。治吐血、衄血,可配茅根、蘆根;治尿血,則配木通、車前子;治痔瘡出血,可配槐角、地榆,方如涼血地黃湯。但如血證因陽虛、氣虛引起,或因出血兩致陽虛、氣虛,則不宜用生地。
3、用於治療陰虛內熱。在養陰清熱方劑內,生地常不可少。一般配鱉甲、地骨皮、知母等。治療陰虛所致喉痛(慢性咽炎),可用生地配甘草、薄荷、山豆根等。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大便乾結、習慣性便秘,可用 生地60g煎水飲,或加瘦豬肉60~120g同煮湯服。
4、用於治療“血熱”所致的皮膚病(蕁麻疹、溼疹、皮癬等)。配蒺藜、白鮮皮、防風等,方如生地消風飲;或單用生地,每日90g,煎成300毫升,分1~2次服完。如為“血熱”所致的瘡疤, 則用生地30g,夏枯草15g,水煎服。
5、用於治療糖尿病。以生地配天冬、杞子等為基本藥,再隨證加減。
6、用於治療風溼性、類風顯性關節炎。用幹生地每日90g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約1小時,濾出藥液約300毫升,分1~2服完。可使疼痛減輕、腫脹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