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2-13 11:41

  1.本方主治胃虛有熱,氣逆不降之證。以呃逆,嘔吐,舌紅嫩,脈虛數為證治要點。

  2.若兼胃陰不足者,可加麥冬、石斛等以養胃陰;胃熱嘔逆氣陰兩傷者,可加麥冬、茯苓、半夏、枇杷葉以養陰和胃;胃熱呃逆,氣不虛者,可去人參、甘草、大棗,加柿蒂降逆止呃。

  3.幽門不全梗阻,及術後呃逆不止等屬胃虛有熱者,可加減使用之。

  若呃逆嘔吐屬虛寒者或實熱者,不宜使用。

  《醫方考》:“呃逆者,由下達上,氣逆作聲之名也。大病後,則中氣皆虛,餘邪乘虛入裡,邪正相搏,氣必上騰,故令呃逆。脈來虛大,虛者正氣弱,大者邪熱在也。是方也,橘皮平其氣,竹茹清其熱,甘草和其逆,人參補其虛,生薑正其胃,大棗益其脾。”

竹茹橘皮湯的方析相關文章
《金匱要略》卷中:橘皮竹茹湯 【別名】竹茹湯(《醫學入門》卷七)、陳皮湯(《證治準繩·類方》卷五) 【處方】橘皮12克竹茹12克大棗5枚生薑9克甘草6克人參3克 【功能主治】理氣降逆,益胃清熱。治久病體弱或吐下後胃虛有熱,氣逆不降,呃逆或嘔吐,舌嫩紅,脈虛數。 【用法用量】上藥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溫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摘錄】《金匱要略》卷中 頁首 《重訂嚴氏濟生方》:橘皮竹
發布於 2023-12-13 11:21
0評論
1組成 橘皮、竹茹、大棗、生薑、甘草、人參。 2用量 橘皮、竹茹各15g,大棗5枚,生薑9g,甘草6g,人參3g。 3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4功用 降逆止呃,益氣清熱。 5主治 胃虛有熱之呃逆。呃逆或乾嘔,虛煩少氣,口乾,舌紅嫩,脈虛數。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補胃虛,清胃熱,降胃逆,且補而不滯,清而不寒,對於胃虛有熱之呃逆、乾噦,最為適宜。 運用 本方為治療胃虛有
發布於 2023-12-13 11:14
0評論
呃逆之證皆由胃氣上逆而致,但有寒熱虛實之分。 本方證系因胃虛有熱,氣逆不降所致。胃虛宜補,熱則宜清,氣逆宜降,治當降逆和胃,益氣清熱。方中用橘皮辛苦性溫,行氣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熱安胃以止嘔,兩藥相伍,既能降逆止嘔,又可清熱安胃,且用量俱重,共為君藥。生薑辛溫,和胃止嘔,為嘔家聖藥;素體胃虛,故用人參益氣補中,與橘皮相合,行中有補,共為臣藥。甘草、大棗益氣和胃,助人參補益脾胃,奠安中土,以
發布於 2023-12-13 11:34
0評論
對消化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橘皮所含橘皮油能絡合膽石中的鈣、鎂等元素,從而具有溶解膽內結石的作用,甲基橙皮苷可增加膽汁分泌及促進膽汁固體物質的排洩量;同時甲基橙皮苷還能抑制胃酸分泌,具有顯著的抗潰瘍作用,合用維生素C及維生素K4時,其抗潰瘍作用顯著增強;橘皮揮發油對消化道有緩和的刺激作用,有助消化作用;橘皮煎劑有抗乙酰膽鹼作用,其所含橙皮苷對腸道平滑肌呈雙相作用,即先有短暫興奮,然後抑制之,橘
發布於 2023-12-13 11:27
0評論
1、橘茹飲:橘皮30克,竹茹30克,柿餅30克,生薑3克,白糖適量。以上諸品,加水煎熬2次,了250克,加入白糖即成。本方有理氣和胃,降逆、止嘔之功效。尤宜於肝氣不舒。橫逆犯胃之嘔吐之功效、噯氣頻繁、心煩易努者服用。 2、蘆根竹茹湯:蘆根50克,竹茹30克。上兩味水煎去渣,每日分2次飲服。本方有清熱和胃止吐之功效。適用於胃熱嘔噦、反胃、口渴、心煩等症。 3、竹茹粳米粥:竹茹50克,粳米50克,將
發布於 2024-08-01 15:32
0評論
1、橘茹飲:橘皮30克,竹茹30克,柿餅30克,生薑3克,白糖適量。以上諸品,加水煎熬2次,了250克,加入白糖即成。本方有理氣和胃,降逆、止嘔之功效。尤宜於肝氣不舒。橫逆犯胃之嘔吐之功效、噯氣頻繁、心煩易努者服用。 2、蘆根竹茹湯:蘆根50克,竹茹30克。上兩味水煎去渣,每日分2次飲服。本方有清熱和胃止吐之功效。適用於胃熱嘔噦、反胃、口渴、心煩等症。 3、竹茹粳米粥:竹茹50克,粳米50克,將
發布於 2024-07-27 02:11
0評論
橘皮與橘紅同來源於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變種。因二者加工不同分為陳皮與橘紅。橘成熟時採摘,剝取果皮,陰乾稱為陳皮或橘皮。橘成熟時採摘,剝取果皮,去掉橘皮內部白色部分後,曬乾稱為橘紅。橘皮去白留紅者為橘紅。 陳皮入藥歷史悠久,橘皮療氣大勝,以東橘為好,西江者不如,須陳久才為良,故習稱陳皮。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去白者曰橘紅。
發布於 2024-01-07 06:24
0評論
①治咳嗽:橘子葉(著蜜於背上,火焙乾),水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肺癰:綠橘葉(洗),搗絞汁一盞服之,吐出膿血愈。(《經驗良方》) ③治傷寒胸膈痞滿:橘葉搗爛和麵熨。(《本經逢原》) ④治疝氣:橘子葉十個,荔枝核五個(焙)。水煎服。(《滇南本草》) ⑤治水腫:鮮橘葉一大握。煎甜酒服。(《貴陽市秘方驗方》) ⑥治氣痛、氣脹:橘葉搗爛,炒熱外包,或煎服。(《重慶草藥》) ⑦殺蛔蟲,蟯蟲:鮮橘葉四
發布於 2024-03-20 21:04
0評論
①治嘈雜吐水:真橘皮(去白)為末,五更安五分於掌心舐之,即睡。(《怪證奇方》) ②治痰飲為患,或嘔吐憨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半。上細銼,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局方》二陳湯) ③治途中心痛:橘皮(去白),煎揚飲之,甚良。(《談野翁試驗方》) ④治風痰麻
發布於 2024-01-07 06:18
0評論
疏肝行氣,化痰散結。主乳癰;乳房結塊;胸脅脹痛;疝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鮮品可用60-120g;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附方】①治咳嗽:橘子葉(著蜜於背上,火焙乾),水煎服。(《滇南本草》)②治肺癰:綠橘葉(洗),搗絞汁一盞服之,吐出膿血愈。(《經驗良方》)③治傷寒胸膈痞滿:橘葉搗爛和麵熨。(《本經逢原》)④治疝氣:橘子葉十個,荔枝核五個(焙)。水煎服。(《滇南本草
發布於 2024-03-20 20:4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