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毛峰採摘細嫩,特級黃山毛峰的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1~3級黃山毛峰的採摘標準分別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一、二葉;一芽二、三葉初展。特級毛峰開採於清明前後,1~3級黃山毛峰在穀雨前後採製。鮮葉進廠後先進行揀剔,剔除凍傷葉和病蟲為害葉,揀出不符合標準要求的葉、梗和茶果,以保證芽葉質量勻淨。然後將不同嫩度的鮮葉分開攤放,散失部分水分。為了保質保鮮,要求上午採,下午制;下午採,當夜制。
黃山毛峰的製造分殺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殺青:用直徑50釐米左右的桶鍋,鍋溫要先高後低,即150~130℃左右。每鍋投葉量,特級200~250克,一級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鮮葉下鍋後,聞有炒芝麻聲響即為溫度適中。單手翻炒,手勢要輕,翻炒要快(每分鐘50~60次),揚得要高(葉子離開灶面20釐米左右),撒得要開,撈得要淨。殺青程度要求適當偏老,即芽葉質地柔軟,表面失去光澤,青氣消失,茶香顯露即可。
揉捻:特級和一級原料,在殺青達到適度時,繼續在鍋內抓帶幾下,起到輕揉和理條的作用。二、三級原料殺青起鍋後,及時散失熱氣,輕揉1~2分鐘,使之稍捲曲成條即可。揉捻時速度亦慢,壓力宜輕,邊揉邊抖,以保持芽葉完整,白毫顯露,色澤綠潤。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時每隻殺青鍋配四隻烘籠,火溫先高後低,第一隻烘籠燒明炭火,烘頂溫度90℃以上,以後三隻溫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邊烘邊翻,順序移動烘頂。初烘結束時,茶葉含水率約為15%左右。初烘過程翻葉要勤,攤葉要勻,操作要輕,火溫要穩。初烘結束後,茶葉放在簸箕中攤涼30分鐘,以促進葉內水分重新分佈均勻。待初烘葉有8~10烘時,併為一烘,進行足烘。足烘溫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幹。揀剔去雜後,再復火一次,促進茶香透發,趁熱裝入鐵筒,封口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