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破傷風的認識是防重於治。破傷風是可以預防的,措施包括注射破傷風類毒素主動免疫,正確處理傷口,以及在傷後採用被動免疫預防發病。治療措施主要有:
1.凡能找到傷口,傷口內存留壞死組織、引流不暢者,應在抗毒血清治療後,在良好麻醉、控制痙攣下進行傷口處理、充分引流,局部可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有的傷口看上去已癒合,應仔細檢查痂下有無竇道或死腔。
2.抗毒素的應用。目的是中和遊離的毒素。所以只在早期有效,毒素已與神經組織結合,則難收效。分別由肌肉注射與靜脈滴入。靜脈滴入應稀釋於5%葡萄糖溶液中,緩慢滴入。用藥前應作皮內過敏試驗。連續應用或加大劑量並無意義,且易致過敏反應和血清病。破傷風人體免疫球蛋白在早期應用有效,一般只用一次。
3.患者入院後,應住隔離病室,避免光、聲等刺激;避免騷擾患者。據情可交替使用鎮靜、解痙藥物,以減少患者的痙攣和痛苦。可供選用的藥物有:10%水化氯醛,保留灌腸量;苯巴比妥鈉肌肉注射;地西泮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一般每日一次。病情較重者,可用冬眠1號合劑,靜脈緩慢滴入,但低血容量時忌用。痙攣發作頻繁不易控制者,可用硫噴妥鈉緩慢靜注,但要警惕發生喉頭痙攣和呼吸抑制。用於已作氣管切開者比較安全。但新生兒破傷風要慎用鎮靜解痙藥物,可酌情用洛貝林、可拉明等。
4.注意防治併發症。主要併發症在呼吸道,如窒息、肺不張、肺部感染;防止發作時掉下床、骨折、咬傷舌等。對抽搐頻繁、藥物又不易控制的嚴重患者,應儘早進行氣管切開,以便改善通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時可進行人工輔助呼吸。還可利用高壓氧艙輔助治療。氣管切開患者應注意作好呼吸道管理,包括氣道霧化、溼化、沖洗等。要定時翻身、拍背,以利排痰,並預防壓瘡。必要時專人護理,防止意外;嚴格無菌技術,防止交叉感染。已併發肺部感染者,根據菌種選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