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良性腫瘤一般沒有特殊症狀,其種類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很多種,主要類型如下:
1、胃平滑肌瘤
為最常見的胃良性腫瘤,約佔胃良性腫瘤的40%。多見於中年以上,男女無明顯差別。多數發生於胃肌層,亦可來自黏膜肌層。常為單發,偶見多發。以胃體部為最常見,其次為胃竇、胃底、幽門和賁門。約半數的腫瘤表面伴有深淺不等的潰瘍,可引起嚴重的出血或長期糞便隱血陽性。
2、胃腺肌瘤
在胃壁中由交叉的平滑肌束組成,其中有類似十二指腸腺(Brun-ner腺)或胰腺組織,常發生在胃幽門端,形成囊性或結節性病灶,一般認為是良性平滑肌瘤的變異。
3、胃纖維瘤
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可發生於胃任何部位,多在黏膜下,為球形或卵形。可帶蒂,質硬,其內部可有鈣化。應注意與平滑肌瘤(當平滑肌瘤大部分肌纖維被纖維結締組織代替時)、炎性纖維息肉等相鑑別。
4、胃神經纖維瘤
可單發於胃,亦可為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的一部分,可發生於胃的任何部位,多在黏膜下,表面常有淺潰瘍形成。胃脂肪瘤約佔胃良性間葉組織腫瘤的6。3%,遠比小腸及結腸的脂肪瘤少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中、老年多見,男女無顯著差別。肥胖者發病率高,有時與萎縮性胃炎併發。28%的患者體內其他部位亦有脂肪瘤。多見於胃竇部,且大多位於黏膜下層。色蒼黃,質柔軟,呈球形或分葉狀,無蒂或有蒂,甚至可脫垂入十二指腸而引起幽門梗阻。腫瘤生長緩慢,未見有惡變報道。臨床上可有上腹痛、噁心、嘔吐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狀。
5、胃血管瘤
本病罕見,可為海綿狀血管瘤或毛細血管瘤。多見於胃體及胃竇部,發生於黏膜下層最多,漿膜下次之。大小不一,可呈球形或分葉狀,質軟,色暗紅或紫紅。胃鏡檢查疑及本病時,應禁忌作活組織檢查。
6、胃化學感受器瘤
罕見。又稱胃非嗜鉻性副節瘤,是發生在胃壁中迷走神經體(第二個副交感神經節)的化學感受器腫瘤。與其他部位的化學感受器瘤一樣,大多為良性瘤,生長緩慢,偶有惡性報道。好發於中年人,臨床上絕大多數無功能表現。腫瘤呈球形或卵形,有包膜,質硬,瘤組織的嗜鉻反應陰性。形態上應注意與血管瘤、血管肉瘤、血管外皮瘤、血管球瘤、神經纖維瘤及淋巴肉瘤等鑑別。本病對放射治療不敏感,宜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