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俗稱醉酒,是指患者一次飲大量酒精(乙醇)後發生的機體機能異常狀態,對神經系統和肝臟傷害最嚴重。醫學上將其分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兩種,前者可在短時間內給患者帶來較大傷害,甚至可以直接或間接導致死亡。後者給患者帶來的是累積性傷害,如酒精依賴、精神障礙、酒精性肝硬化及誘發某些癌症(口腔癌、舌癌、食管癌、肝癌)等。
某些國家(如歐洲、美洲)的急性酒精中毒的發生非常普遍,在美國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腫瘤而居於第三位的公共衛生事件。我國有文獻報道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佔同期急診患者的0、5%,佔急性中毒患者的49%。
將我國的酒文化稱為糟粕文化並不過分,在這種不良文化的影響下,很多人把喝不喝酒、喝多少酒與是否誠信、是否講義氣、是否有能力聯繫起來,這是國人酒精中毒屢屢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遏制並剷除這種文化,我國居民的酒精中毒發生率將永遠得不到控制。
飲酒後的酒精約20%在胃內吸收,80%在十二指腸及小腸吸收。酒精的中毒量和致死量因人而異,中毒量一般為70~80克,致死量為250~500克。是否發生中毒與下述因素有關:胃內有無食物(空腹者吸收快)、是否食入了脂肪性食物(脂肪性食物可減慢酒精的吸收)、胃腸功能好壞(胃腸功能好的吸收迅速)、人體轉化劑處理酒精的能力(能迅速將乙醇轉化為乙酸的不易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