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
本品常捆成束或捲成團。莖枝長圓本形,多分枝,直徑1.5~6mm,節間長3~6cm,有殖葉及葉痕。表面棕紅色或暗棕色,有細縱紋,老枝光滑,細枝有淡黃色毛茸;外皮易剝落露出灰白色同皮。質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心空洞。氣微,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以表面色棕紅、質嫩者為佳。
炮製
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潤透,切片,曬乾。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通絡。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傳染性肝炎,癰腫瘡毒,筋骨疼痛。
①《別錄》:主寒熱身腫。
②陶弘景:煮汁以釀酒,補虛療風。
③《藥性論》:主腹脹滿,能土氣下澼。
④《本草拾遺》:主熱毒血痢水痢。
⑤《履巉巖本草》:治筋骨疼痛。
⑥《滇南本草》:寬中下氣,消痰,祛風熱,清咽喉熱痛。
⑦《綱目》:治一切風溼氣及諸腫毒,癰疽疥癬,楊梅惡瘡,散熱解毒。
⑧《本草再新》:治心虛火旺,補氣寬中,咳嗽,癰痿……
⑨《南京民間藥草》:莖葉及花對眼睛發炎時有療效。
⑩《貴州民間方藥集》:葉:外敷治刀傷。
⑾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溼熱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