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質破壞
骨質破壞一旦形成時,須仔細觀察,有骨小梁模糊,似磨砂玻璃樣的感覺,繼之發展,呈現出骨質缺損。其缺損區為侷限性,邊緣相對清晰,發展到一定程度,可有硬化,是為侷限性結核病灶的特點,再繼續以彌散性破壞加劇,易向髓腔拓展而形成結核性骨髓炎。骨質破壞易發生於骨骺及幹骺,可在骨質中央部分亦可在邊緣部分,形成缺損,往往骨骺及幹骺同時破壞,形成不受骺板限制的統一破壞區。
關節骨質破壞,從兩側邊緣開始,中央的關節板面較輕,是結核的特點。但在膝關節、肩關節中央部分亦可破壞,因緊密相接的軟骨較少。關節骨質破壞上下相對應的關節板面同時受累。但這種接觸面骨質破壞也不一定是為結核所獨有。
邊緣性侷限性破壞在有些部位具有典型的特異性,如肩關節結核的肱骨頭呈現類圓形穿鑿樣改變。膝關節結核在脛骨上端關節板面兩側呈現小的穿鑿樣改變,恥骨結核在恥骨聯合或恥骨板呈現類囊狀或不規則的破壞。
常在骨端內或幹骺端內見到,中央性破壞可形成囊狀,它是破壞發展至一定階段的表現,亦可在短骨及塊狀骨見到,甚至在骶骨上顯示囊狀破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