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在地理區劃上位於北方地區,屬於東部季風區,氣候為溫帶季風氣候。在中國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交界處,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陝西北部、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內蒙古等省46個地(盟、州、市),282個縣(旗、市、區),面積積6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45.4萬平方千米(水蝕面積33.7萬平方千米、風蝕面積11.7萬平方千米),年均輸入黃河泥沙16億噸,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佔世界黃土分佈70%,為世界黃土面積覆蓋最大的高原。黃土厚50-80米,氣候較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但由於植被稀疏,夏季降水集中且雨量大,流水沖蝕作用強,在流水侵蝕作用下地表支離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按地形差別分隴中高原、隴東高原、陝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區。
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高原上覆蓋著深厚的黃土層,黃土覆蓋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過200米。年均氣溫6~14℃,年均降水量200~750毫米。從東南向西北,氣候依次為暖溫帶半溼潤氣候、半乾旱氣候。植被依次出現森林草原、草原和風沙草原。土壤依次為褐土、壚土、黃綿土和灰鈣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帶性分佈也十分明顯。黃土高原廣佈黃土,厚達50至80米,隴東、陝北厚達150米,最厚的地方達200米。由於歷代戰亂、盲目開荒放牧及亂砍濫伐導致高原的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加之黃土的土質疏鬆,水土流失極為嚴重,形成“千溝萬壑”的黃土地貌。形成了獨特的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等地貌特徵。
平坦耕地一般位於溝谷或小型盆地,一般不到1/10,絕大部分耕地分佈在10°~35°的斜坡上。地塊狹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機械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但是,黃土高原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鋁土礦等資源,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
這些地區的岩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同時這些地區,每逢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粗大的石塊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區,聚成片片沙漠,細小的粉沙和粘土。
根據黃土堆積環境的不同,可將我國黃士發育分為三個時期:早更新世,相當於第一次冰期,氣候比新第三紀幹寒,發生午城黃土堆積;中更新世,發生第二次冰期,氣候進一步變幹,堆積了離石黃土,範圍廣、土層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氣候更加幹寒,堆積了馬蘭黃土,厚度雖小,但分佈範圍更廣,南方稱下蜀黃土。
進入全新世,氣候轉為暖溼,疏鬆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了溝壑縱橫、梁、峁廣佈的破碎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