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臟是一個貯存血液的器官,由白髓和紅髓兩部分組成,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組織構成,是T細胞的主要分佈區,起免疫作用,紅髓由脾竇和脾索組成,有大量的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和漿細胞,起血液過濾和清除異物的功能。血液中的血細胞主要通過脾索-血竇間的基膜小孔,才進入血竇,到達脾靜脈。這些其膜小孔直徑僅2-3um,而紅細胞和白細胞的有徑為7-12um,故血細胞必須在極度變形的條件下才能通過,而肝硬化患者的血細胞變形性能很差,常無法通過,長期阻滯在脾索而被巨噬細胞所破壞。
在肝硬化門脈高壓時,由於大量的血細胞在腫大的脾臟中停留而被巨噬細胞所破壞,出現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血細胞減少的脾功能亢進表現。
脾亢的治療主要有手術切除和脾動脈栓塞治療兩種方法。手術切除是傳統的治療方法,療效較好,但術後失去脾臟的貯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機體一旦感染,難以控制。脾動脈栓塞具有既保留脾臟的貯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又解決了脾功能亢進問題的優勢。它是通過對部分脾動脈栓塞,使被栓塞的部分脾臟組織因缺血壞死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中醫治療肝脾腫大應根據肝病的主症,並考慮到溼痰、瘀血凝聚和毒熱入絡的特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養血柔肝、活血化瘀為基本原則。溼熱未清者,輔以清利;毒熱入血者,輔以清熱解毒;脾虛者、健脾;氣血不足者,益氣養血。
根據中醫:“養正則積自除”的理論,以脾胃氣血不足,作為肝脾腫大發病機制的重要因素。對久治不愈的肝腫大或脾腫大的患者,著重培補脾胃消瘀化堅,治療肝硬變,主要使肝臟變軟,脾臟縮小,已有的食管靜脈搏曲張減輕或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