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1-28 09:39

  心下停水:程某,男,年48歲。平素脾氣衰弱,常患噫氣胃滿,消化滯呆之證。後在溽暑季節,貪食瓜果,而患腹瀉。服健脾利水之劑,腹瀉止,而胸脘滿悶異常,逆氣上衝,煩躁不寧,頭眩欲嘔,心下漉漉作水聲,四肢逆冷,舌質淡,而苔白膩,脈象沉弦。此為脾不健運,水溼停瀦之證。故以扶陽溫胃行水之茯苓甘草湯治之。處方:桂枝15g,茯苓24g,生薑15g,甘草3g。連服2劑,而躁煩不作,脘悶消失,衝逆平息,脈象虛軟。後以健脾行水之劑,調理而愈。1、組成:茯苓、桂枝二兩,甘草一兩, 生薑三兩。

  2、主治:治傷寒水氣乘心,厥而心下悸者。

  先治其水,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太陽證飲水過多,水停心下必悸;火畏水,故心惕惕然動,不自安也。亦治傷寒汗出不渴者。經曰:傷寒汗出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湯主之。汗而不渴為邪熱未入裡,故但解表利水而兼和中。亦治膀胱腑咳,咳而遺溺。

  3、方論:此足太陽藥也。淡能滲水,甘能寧心助陽,故用茯苓;辛能散飲,溫能發汗解肌,故用薑桂;益土可以制水,甘平能補氣和中,故用甘草。

  4、按:悸證,有過汗而悸者,有吐下而悸者,有氣虛而悸者。惟飲之為悸,甚於它邪,以水停心下,無所不入,侵於肺則咳,傳於胃為嘔,溢於皮膚為腫,漬於腸間為利。故經曰:先治其水,後治其厥。厥為邪之深者,猶先治水,況病之淺者乎。

  5、本方去生薑,加白朮,名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仲景治傷寒吐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搖者。逆滿氣衝,寒邪伏飲,上搏於膈也,故令頭眩;沉為在裡,且既經吐下,復發其汗,則陽益虛而津液耗,故身振搖也;與此湯導飲和中,益陽固衛。金匱用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

茯苓甘草湯臨床運用相關文章
茯苓甘草湯,中藥名。為藥材茯苓塊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通常為中藥飲片。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溼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甘草湯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溼、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 現代醫學研究:茯苓甘草湯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甘草湯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但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1、茯苓甘草湯
發布於 2024-01-28 09:19
0評論
上面介紹過茯苓甘草湯的做法後,大家是不是對茯苓甘草湯的功效與作用很感興趣呢?其實茯苓甘草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哦。而且,如果在夏天上火的話,喝上這樣的一口湯,能讓身體的火熄滅,身體得到能量補充一樣的精神。 1、茯苓甘草湯,利水滲溼,健脾化痰,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溼而不傷正氣。適量服食可作為春夏潮溼季節的調養佳品。 2、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洩瀉、遺精、淋濁、
發布於 2024-01-28 09:33
0評論
【方名】茯苓甘草湯(利溼之劑,水飲悸厥《仲景》) 【組成】茯苓、桂枝二兩,甘草一兩,生薑三兩。 【主治】治傷寒水氣乘心,厥而心下悸者。 先治其水,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太陽證飲水過多,水停心下必悸;火畏水,故心惕惕然動,不自安也。 亦治傷寒汗出不渴者。經曰:傷寒汗出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湯主之。汗而不渴為邪熱未入裡,故但解表利水而兼和中。 亦治膀胱腑咳,咳而遺溺。 【方論】此
發布於 2024-01-28 09:46
0評論
哪些人適宜飲用茯苓甘草湯呢?這個問題得分開從茯苓和甘草這兩種藥材入手。茯苓適宜於一般人群。尤宜於水溼內困,水腫,尿少,眩暈心悸,胃口欠佳,人便稀爛,心神不安,失眠、多夢者。而甘草則適宜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的人群食用。 1、患有水溼停滯引起的食慾不振、小便不利、大便溏瀉、水腫脹滿、痰飲以及心脾兩虛所致的眩暈、心悸、睡眠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的人士適宜服用。 2、茯苓甘草
發布於 2024-01-28 09:26
0評論
溫膽湯是《備急千金要方》中的一張名方,主要用來治療“大病後虛煩不得眠”。原方由竹茹、枳實、半夏、生薑、陳皮、甘草六味藥組成。到了宋代,在陳無擇所著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又在溫膽湯原方中加上茯苓、大棗二味,但目前臨床上一般不用大棗。《醫宗金鑑刪補名醫方論》認為本方主治“熱嘔吐苦,虛煩,驚悸不眠,痰氣上逆”,並在《傷寒心法要訣匯方》中以歌訣形式概括其主證為“口苦嘔涎煩驚悸”。但現在臨床上運用本方
發布於 2023-01-18 10:11
0評論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取明雄黃500g,白糊為丸1000粒。成人每服1丸,10-15歲每服1/2丸,5-9歲每服1/3丸,2-4歲每服1/4丸,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39例(其中喘息性交氣管炎19例)、支氣管哮喘11例,效果:治癒(症狀消失未再發)16例,顯著好轉(症狀消失,但感冒或勞累過度時仍有輕微症狀)14例,症狀減輕9例,無效5例(均合併肺氣腫、支氣管擴張),因效果不
發布於 2023-10-28 07:15
0評論
[方義] 此溫補心陽,兼補中氣,治心悸之方。 [主治] 發汗過多形成心悸之證。但必須具有喜用手按、小便尚利、喜熱怕涼或脈沉遲等方能準確. 按:喜用於按,說明是虛證,需用補藥;小便尚利,說明不需要白朮、茯苓之補脾利水;喜熱怕涼或脈沉遲,說明須用溫性藥品。 [藥品] 桂枝二至三錢炙草一錢至錢半 [煎服法] 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頓服。 [用藥大意] 桂枝保心陽,炙草補中氣。心陽復則液可回,中氣
發布於 2024-01-13 13:13
0評論
1、用於血熱妄行之多種出血證。茜草性寒入血分,能涼血止血,且能化瘀。凡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均可選用,兼瘀者尤宜。治血熱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證,輕者單用,重者可配小薊、白茅根、山梔子等,以增強涼血止血之功,方如《十藥神書》十灰散。治大腸蘊熱之腸風便血,常配黃芩、地榆、槐角等藥,以清腸涼血止血。治血熱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黃、側柏葉等藥,以涼血止崩;若氣虛不攝,衝任虛損,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黃芪、山萸
發布於 2023-12-17 00:29
0評論
概述 桑葉味苦、甘、性寒。是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葉,又名鐵扇子,家桑葉,枯桑葉、黃桑葉,霜桑葉,冬桑葉等。具有降血壓、血脂、抗炎等作用 步驟/方法: 1、 取材:取適量的冬桑葉3-5克左右,開水200-300毫升左右,浸泡即成桑葉茶,頻飲。用於眼睛乾澀、異物感、燒灼感等症狀 2、 如果伴有眼睛發癢、色紅,口乾,可以加入野菊花、夏枯草入內平肝瀉火、清熱解毒。 3、 如果有發熱,微惡風寒,有汗或
發布於 2024-01-10 14:35
0評論
①治療血吸蟲病 臨床試用南瓜子仁治療血吸蟲病,具有一定療效。治後大便複查,部分患者轉為陰性。尤其對急性病例具有良好的退熱作用,據73例觀察,服藥1~5天體溫即開始下降者佔89%,在6~14天開始退熱的佔11%,體溫降至正常時間為服藥後6~34天;療程結束後部分病例的肝脾腫大、血象、肝功能、心電圖等變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慢性病例的病情則無明顯改變。常用製劑:㈠去油粉劑:每日全量240~300克
發布於 2024-03-24 19:3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