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植物形態及生物學特性
(一)形態特徵
蓖麻高大一年生草本,在熱帶或南方地區常成多年生灌木或小喬木。幼嫩部分被白粉,綠色或稍呈紫色,無毛。單葉互生,具長柄;葉片盾狀圓形,直徑15-60cm,有時大至90cm,掌狀分裂至葉片的一半以下,裂片5-11,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形,先端漸尖,邊緣有鋸齒,主脈掌狀。圓錐花序與葉對生及頂生,長10-30cm或更長,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花瓣性同株,無花瓣;雄花萼3-5裂;雄蕊多數,花絲多分枝;雌花萼3-5理解;子房3室,每室1胚珠;花柱3,深紅色,2裂。蒴果球形,長1-2cm,有軟刺,成熟時開裂,種子長圓形,光滑有斑紋。花期5-8月,果期7-10月。
(二)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溼潤氣候,生長適宜溫度為20-28℃出苗至成熟積溫2000-3500℃,種子發芽溫度不低於10℃,生長溫度超過35℃則生長受阻,幼苗遇春寒-8-1℃時或遇秋寒-2--3℃受凍害。苗期土壤含水量12%-14%,花果期土壤含水量15%-20%。出苗至果實成熟需85-115d。耐乾旱,耐鹽鹼及弱酸土壤。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為宜。
二、性狀規格
(一)藥材性狀
性狀鑑別種子橢圓形或卵形,稍扁,長0.9-1.8cm,寬0.5-1cm。表面光滑,有灰白色與黑褐色或黃棕色與紅棕色相間的花斑紋。一面較平,一面較隆起,較平的一面有1條隆起的種脊;一端有灰白色或淺棕色突起的種阜。種皮薄而脆,胚乳肥厚,白色,富油性。子葉2,菲薄。無臭。味微苦辛。以個大、飽滿者為佳。
三、藥典標準
2010年版藥典標準: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採摘成熟果實,曬乾,除去果殼,收集種子。
【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形,稍扁,長0.9~1.8cm.寬0.5~1cm。表面光滑,有灰白色與黑褐色或黃棕色與紅棕色相間的花斑紋。一面較平,一面較隆起,較平的一面有1條隆起的種脊;一端有灰白色或淺棕色突起的種阜。種皮薄而脆。胚乳肥厚,白色,富油性,子葉2,菲薄。氣微,味微苦辛。
【鑑別】
(1)本品粉末灰黃色或黃棕色。種皮柵狀細胞紅棕色,細長柱形,排列緊密,孔溝細密,胞腔內含紅棕色物質。外胚乳組織細胞壁不明顯,密佈細小圓簇狀結晶體,菊花形或圓球形,稜角不明顯,直徑8~20mm。內胚乳細胞類多角形,胞腔內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粗粉1g,加無水乙醇10ml,冷浸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10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蓖麻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 ml含1µ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 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0.5~1µl、對照品溶液2µ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14:4:0.4)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
水分 不得過7.0%(附錄ⅨH第一法)。
照酸敗度測定法(附錄ⅨP)測定:酸值,不得過35.0;羰基值,不得過7.0;過氧化值,不得過0.20。
【炮製】用時去殼,搗碎。
【性味與歸經】 甘、辛、平;有毒。歸大腸、肺經。
【功能與主治】 消腫拔毒,瀉下通滯。用於大便燥結,癰疽腫毒,喉痺,瘰癧。
【用法與用量】 2~5g。外用適量。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