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是病理名詞,也是病名;肝火證有其自身的病因、病機及臨床證治特徵。常見證型有肝火上炎、肝火犯肺、肝火犯胃、肝火挾痰,火旺陰虧等。由肝失疏洩,氣鬱化火或肝熱素盛所致,與情志激動過度也有一定關係。臨床多見目赤、易怒、頭痛、脅痛、口苦、吐血、咯血、脈弦數等證。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規律、心情積鬱導致。中醫有“肝主目”的說法,因此肝火旺盛常常表現為一些眼部症狀,如:視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紅、眼乾、耳鳴、易怒等,中醫一般用菊杞茶這類組方調治。菊杞茶組方品種較多,建議選擇較為經典的組方如陳志謙菊杞茶,其配以桑葉等中藥材,是清肝名目的經典組方茶。
中醫用“火”來形容身體內的某些熱性症狀,上火的程度較“熱氣”還重。一般所說的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症。中醫認為“火”的病理可分虛實兩大類,常見的上火症狀有心火和肝火兩種。
不嚴重時,會出現皮膚乾裂,口舌生瘡,心煩肺熱等。因此,肝火上升不要吊以輕心,要及時調節營養,去火養肝。平時有人在與人爭執時大發雷霆,所以也比作大動肝火,肝火旺。發脾氣也傷肝的,因此,無論遇上甚麼事不要發火生氣,以免傷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