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2-27 05:03

  LEGACY研究顯示,儘管肥胖和房顫通常為共病,但通過結構化的項目促進健康飲食和長期減重能夠減輕房顫症狀。該研究於ACC2015發佈,並同期發表於《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LEGACY研究納入了超過300名體重指數(BMI)≥27 kg/m2的房顫患者。發現,在醫生指導下完成管理項目1年後體重至少減輕10%的患者,與減重較少的患者相比房顫症狀改善更明顯;前者無心律失常生存的幾率較後者高6倍。

  Rajeev Pathak博士(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皇家阿德萊德醫院)指出,減重和房顫負擔降低呈劑量依賴性關係。但體重波動會導致不良影響。考慮到房顫和肥胖的流行,我們要積極地開展一級和二級預防共作。

  研究概要

  儘管以往已有多個研究顯示,減重可以減輕房顫負擔,但效果是否能夠持續、是否存在劑量效應、是否受體重波動的影響,這些問題仍未解決。

  LEGACY研究納入了355例患者,使其加入一個短期、激勵性的體重管理項目,採用面對面會議、目標設定等手段促進患者改善飲食和行為習慣。項目的目標是體重減輕10%。

  在項目完成時,患者被分為3個亞組,以便更好地確定劑量效應:

  組1:體重減輕>10% (n=135; 男性佔64%; 平均年齡65歲)

  組2:體重減輕3% ~9%(n=104; 男性佔63%; 平均年齡63歲)

  組3:體重減輕<3%或體重增加(n=117; 男性佔71%; 平均年齡61歲)

  【正確瘦身 想胖都難】

  32歲的他,身高176cm,體重115kg,嚴重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本應該是男人最輝煌的時候,卻為了治療糖尿病而跑遍全國各類胃轉流手術醫院,每天使用大劑量的胰島素。但最終的治療效果非常不理想。並且,長期的胰島素注射,讓一個男人的肚子宛如懷胎十月的女人一般。2013年,原本要在親戚所在的301醫院做胃轉流手術的他,在聽從了301醫院醫生的建議後,來到了長春嘉和外科醫院,接受了由長春嘉和外科醫院丁明星院長親自操刀的胃轉流手術。僅僅兩個小時的手術就已成功改變了他的人生。術後4個月,體重就降到了88kg,血糖逐漸恢復平穩,不再需要注射胰島素。如今的他,在長春嘉和外科醫院減重中心醫護人員的幫助下,重新做回了一個健康上進幸福的男人!

  主要終點為房顫症狀負擔[通過房顫嚴重程度量表(AFSS)進行評估]和無房顫生存[通過7天Holter監測進行評估]。次要終點為左心房容積和室間隔厚度。

  數據顯示,組1比其他兩組的AFSS降低幅度最大(兩個比較P值均<0.0001);且該組無房顫生存和無消融/藥物比例高於其他兩組(兩個比較P值均<0.001)。

  此外,體重波動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年體重波動≥6%患者的心律失常復發風險倍增(P=0.02)。組1和組2的左心房容積指數(LAVI)均降低(兩個比較P值均<0.001),而組3的LAVI升高(P=0.02)。組1和組2的室間隔厚度明顯降低(P=0.001/0.03),而組3的室間隔厚度無明顯改變。

  該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的房顫患者通過逐步減重可以長期改善房顫負擔,且具有劑量效應。

長期減重可改善房顫症狀 相關文章
(1)男性患者多見,常無器質性心臟病。 (2)陣發性心房顫動可頻繁發作,動態心電圖可見發作持續數秒到幾個小時不等。 (3)常伴有頻發房性期前收縮,房性期前收縮可誘發心房顫動。 (4)房性期前收縮的聯律間期多數500ms,常有P-on-T現象,並誘發短陣心房顫動。 (5)激動、運動等交感神經興奮時可誘發心房顫動發作。 (6)年齡較輕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顫動患者心房顫動發作次數相對少。心房常不大,多數為
發布於 2024-02-01 13:06
0評論
   一項對瑞典600多名2型糖尿病患者20年的隨訪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減重手術的2型糖尿病患者與相匹配的對照組相比,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降低。主要研究者瑞典哥德堡大學的醫學教授Lars博士在第49屆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年會(EASD2013)上報告,儘管在20年的隨訪期間,2型糖尿病患者減重手術後的緩解率隨時間推移下降,在20年時降至最低點,但患者的糖尿病併發症卻得到了預防。博士和同事以前
發布於 2023-01-29 15:57
0評論
一、熘洋白菜:首先,將洋白菜清洗後切塊,並用手將木耳撕開,把精鹽、白糖、澱粉等調料勾兌在一起。其次,在油燒差不多時,將洋白菜和木耳放入勺中同炒。待顏色轉變後,隨即倒入芡汁即成。 二、素白斬雞:首先,將豆腐切成塊,並用沸水燙一遍,再將玉蘭片、木耳切成細絲。其次,將上述材料調拌到一起,並加入澱粉、花生油、精鹽、清湯等。接著,將調拌好的餡料鋪在豆皮上,再入屜蒸熟。最後,用刀將豆皮切成菱形,在從外面澆上
發布於 2024-02-01 13:20
0評論
1、一般護理。術後患者入CCU進行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神志、生命體徵情況,每30分鐘測量P、R、BP,直至平穩。持續心電監護,嚴密觀察患者心率、心律變化,觀察有無房顫、房撲等心律失常發生。 2、穿刺部位的護理。術後絕對臥床休息24h,雙側腹股溝穿刺處於彈力繃帶加壓包紮,肢體制動12h,密切觀察穿刺肢體足背動脈搏動、皮膚溫度、顏色及感覺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飲食護理。房顫射頻消融術部位與食
發布於 2024-02-01 13:13
0評論
除了對生活造成各種不便,毫無疑問,肥胖可以導致一系列併發症或者相關疾病,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哮喘、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骨關節炎,尤其是2型糖尿病。肥胖人群中患有糖尿病的人數佔41.5%,而在糖尿病患者中,65%的人超重或肥胖。 糖尿病的傳統治療方法包括飲食控制、運動鍛鍊、口服降糖藥及注射胰島素治療等。針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減重外科手術也是其中一個有效的選擇。 對肥胖問題的忽視,往往會矇蔽患者的雙
發布於 2023-02-19 20:31
0評論
房顫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陣發性房顫:開始突然,心悸、氣短、心前區不適及憂慮不安。每次發作的持續時間不一,短者僅數秒,可頻頻發作,長者可持續數日至數週。二、持續性房顫:主要與心室率有關,表現為:心悸、氣短,尤其是活動後心室率明顯增快時更明顯,持續性房顫者易於發生心力衰竭。房顫時因心房無收縮力,血流動力學紊亂,易發生附壁血栓,導致體、肺循環栓塞,以腦栓塞和肢體動脈栓塞為多見。三、如果沒有其
發布於 2022-10-21 22:09
0評論
1、心悸、房顫發生時常會伴有不規則的快速心跳,患者多有明顯心慌、氣急和無力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2、房顫患者極易發生腦中風,不僅發生比例增加5倍以上,而且中風後遺症的療難度更大。此外,房顫患者的痴呆發生率和死亡率也明顯增高。3、腦梗塞,由於房顫持久使心房內有血液淤滯,容易導致心房內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脫落可引起體循環的栓塞,尤其是腦栓塞最為常見。所以,房顫患者患腦梗塞大約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
發布於 2022-10-21 21:54
0評論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指心房內的電產生和傳遞異常,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房顫時心房內激動傳導快而且不規整,可高達300-600次/分,由於房室結的濾過性保護作用使這些激動部分達到心室,引起快且絕對不整齊的心率(心跳)心室率可高達100-160次/分。發生房顫的主要危險因素為年齡、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病、慢性肺部疾病、甲亢、心臟外科手術等。房顫的三大主要危害:腦梗塞(中風
發布於 2023-01-13 07:06
0評論
一、特殊狀態 健康人在大量飲酒、劇烈運動、精神過度緊張或過於疲勞時可以出現房顫。在各項關於飲食與房顫關係的研究中,酒精對房顫的促發作用是比較明確的。少量飲酒有益健康,但過量飲酒不僅會使房顫易發,還可能導致酒精性心肌病、肝硬化、胃黏膜損傷、Wernicke腦病等,對健康危害極大。過度疲勞也可能促發房顫,我身邊的同事中就有這樣的例子,但這種房顫往往是一過性的。可見,健康的生活方式、勞逸結合同樣也有助
發布於 2023-01-22 16:55
0評論
為甚麼房顫患者最怕血栓?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普通人群中房顫發病率為0.5%-1.3%,隨年齡增長,其發病率逐漸升高,80歲以上人群房顫發病率達10%以上。房顫最主要的危害是導致心臟內血栓形成,血栓脫落後可導致腦中風、臟器栓塞及外周血管栓塞等併發症。其中,腦中風為房顫最常見、危害最大的併發症。房顫患者隨訪研究顯示,5年中風的發生率高達20%。中風後一年死亡率達30%。且房顫導致腦中
發布於 2023-01-25 18:0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