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功用主治:行氣開鬱,祛風燥溼,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痺筋攣,經閉,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溼痺痛。
《本經》:"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痺,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
《別錄》:"除腦中冷動,面上遊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寒。"
陶弘景:"齒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藥性論》:"治腰腳軟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內冷痛。"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調眾脈,破癥結宿血,養新血,長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瘻,腦癰發背,瘰癧癭贅,瘡疥,及排膿消瘀血。"
《醫學啟源》:"補血,治血虛頭痛。"
王好古:"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補風虛。"
《綱目》:"燥溼,止瀉痢,行氣開鬱。"
《藥性論》:治腰腳軟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內冷痛。
《醫學啟源》:補血,治血虛頭痛。王好古: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補風虛。
《綱目》:燥溼,止瀉痢,行氣開鬱。芎藭,血中氣藥也,肝苦急以辛補之,故血虛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氣鬱者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