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機能活動主要依靠氣血,氣血在經脈中有一定常數,針刺的主要作用就是調和氣血,使之恢復平衡。就氣而論,它代表人體內最原始、最根本的精微物質和各種複雜的功能活動。氣在體內瀰漫散佈,周流不息地運轉,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當人體發生疾病時,正邪相搏,陰陽失調而氣機紊亂,針刺治療就是通過經絡氣血的全面聯繫,根據疾病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屬性,施行相應的針刺手法,決定留針、快針,以調整臟腑經絡氣機,使營衛氣血恢復正常,陰陽復歸平衡,疾病痊癒。作為醫者,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要求醫生在針刺施術時,做到精神內守,神志專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密切觀察病人的神態變化,體察針下感應,用心於針,直到針下產生得氣,才能收到良好療效。像我師父陳新華這樣有功力的醫生,他還能通過針將氣運於病人的體內往復循環,一次打通所有不通之處。但此法極耗醫生本人的元氣,我師父每次給病人運氣針灸完畢要喝兩壺水,然後靜坐練功一兩個小時,有時甚至要練半天才能恢復元氣,病人若不是行善積德功德圓滿之人,我師父是不會予以此法治療的。下面就婦科常見的崩漏、帶下,及子宮肌瘤談談我個人的針灸治療方法。
崩漏是婦女子宮出血的徵候。崩,指出血量多,來勢急驟;漏,指出血量少,淋漓不絕。在發病的過程中,兩者常互相轉化,如崩血漸少,可能致漏,漏勢發展又可能變為崩,故多以崩漏並稱。該病證的發病機理主要是衝任受損,不能固攝,臨床以虛證為多。
經漏多由體質孱弱,氣虛不能攝血,衝任不固,以致月經淋瀝不斷,色淡而不鮮。或因經期內行房,致傷胞宮而成,則多少腹疼痛。此外如寒熱邪氣客於胞中,或憂思鬱結氣滯不宣,皆可造成經漏。其證象:經來不斷,淋瀝無時,所下不多,或時行時止,或少腹綿綿作痛,神疲肢倦,飲食減少,脈沉細或數。
關於崩血,張石頑是這麼講的:“崩之為患,或脾胃虛損,不能攝血。或肝經有火,迫血妄行,或怒動肝火,血熱沸騰,或脾經瘀結,血不歸經。凡此皆足造成血崩。悲哀過度,亦是主因。”其證象:突然下血不止,患者頓呈貧血狀態,全身皮膚蒼白,口唇爪甲尤甚,心虛,肢麻,眩暈,耳鳴,甚則不省人事,脈芤或沉或浮。
帶下,是指婦女陰道內流出一種粘稠液體,如涕如膿,因與帶脈有關,故稱帶下。發病原因大都是脾虛失運,水溼內停;腎氣不足,下元虧損,致使帶脈失約,任脈不固,臨床以脾腎虛較為常見。夾血者為赤帶,屬熱。少腹隱隱作痛,陰道灼熱,所下之物或夾穢臭。屬寒者不痛,不穢臭,所下之物白色為多。亦有因思慮過度、手淫、房事不節而感者。若出現赤、白、黃、綠、黑五色帶,一定是病變成了癌症,需要引起重視。
在針灸治療方面,無論崩漏還是帶下,溫補脾腎是重中之重。元代著名針灸大家竇漢卿在《標幽賦》裡就明確指出:“漏崩帶下,溫補使氣血依歸。”健脾益氣可以增加固攝作用,補腎壯陽可以加強攝納作用,這些治療法則都是治療崩漏、帶下病的有效大法。
我在治療崩漏時最常用的是奇穴斷紅,此穴有補氣固澀的作用,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效果很好。治療崩漏的方法當然是用十四經上的大敦穴為最好,其次是隱白,中醫理論認為“肝藏血,脾統血”,月經出血量不正常與肝脾有關,大敦為肝經井穴,隱白為脾經井穴,兩者都能治急症。一般針刺即有效,病勢急也可在此二穴直接灸效果尤佳。隱白位於下肢大趾之端,連接陽經之氣,有升發之功,故可治下血崩漏之證,是止血治標之主穴。經漏加灸關元、氣海、百會、腎俞、命門,血崩加灸三陰交、隱白、大敦、百會、關元、中極。若是發脾氣暴怒引起的血崩,可取雙側曲泉穴,用瀉法,留針20分鐘,針刺一兩次即愈,因為此證屬肝經火灼,迫血妄行所致。《靈樞﹒厥痛》篇雲:“病注下血,取曲泉”,曲泉是木經的水穴,瀉曲泉有平肝瀉火,滋陰清熱之作用,標本皆能兼顧,故用以治療肝火血崩有奇效。
子宮若有疼痛,加針陷谷、承漿二穴。陷谷穴與肺、大腸通,有一股金氣,有理氣的作用,屬土經的木穴,在五行上跟木跟肝相關,能疏肝理氣,調理肝脾,月經的疾病常常要用針灸或用藥來疏肝,另外,陽明經多氣多血能調理氣血,這個穴位在足陽明胃經上,治療生理痛作用很好,因為它是木穴可以疏肝,又是胃經的穴位多氣多血所以可以調理氣血。承漿穴也是治療生理痛很好的穴位,它可以說是任脈的井穴,井穴可以開竅去寒,任脈通到陰部,承漿穴可開竅去其寒,另外它也是手足陽明經脈的交叉點,手足陽明有調理氣血作用,月經疼痛多半是因為氣血不通,氣血瘀滯,或下焦虛寒所致,因此針刺承漿穴效果也不錯。
帶下病我一般選擇手太陰肺經肩部肌肉豐厚處阿是穴針刺,此處痛點在肺經上,肺主氣,有理氣作用,此處肌肉豐厚,脾主肉,又可健脾祛溼,赤白帶一般都是脾虛溼重或氣不固攝,針刺此處阿是穴兩者兼治,故可以去帶。當然還有其他組穴也可以選擇,只要是健脾、益氣的穴位都可以,這裡不再累述。
子宮若有肌瘤,不僅要用毫針,還要加以火針、艾灸,以微通,溫通經脈,調氣行血,消癥散結,從而達到祛除肌瘤的目的。此病初期,多因氣血瘀積而致癥塊,發於胞宮,古人稱之為“石瘕”,此時正氣尚充,故為邪實之證,可治以活血化瘀、調氣散結法,以火針刺關元、大赫、氣衝、中極、水道、歸來、血海、三陰交等穴溫通經脈,行氣血散結可愈。如病程日久,衝任失調,月經發生異常,多有出血不止等症,久之氣血兩虧,旁及五臟六腑,變生諸症蜂起,此時瘤體未除,而正氣已虛,故為虛中夾實,實中夾虛之難治之證,其治法當以補瀉兼施,微通、溫通之法酌用,方能奏效。若虛實之比,氣血虛已成標急之證,治以刺關元、中極補腎氣,刺隱白補脾氣以統血止血,灸痞根以溫通經氣,消散結塊。痞根穴出自《重編醫經小學》一書,位居第一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半,古人每遇痞塊、瘰癧之證,常用此穴針或灸之。我治子宮肌瘤,多艾灸此穴,臨床效果甚好。有些病人是肝鬱引起的虛實夾雜之證,可先針行間調肝氣而化瘀,刺八髎、中空通經調氣以散結,灸痞根以溫通,臨床效果也不錯,因病人久病體虛,在複診中可加刺腎俞、脾俞以補脾益腎,調補氣血,以上穴位共同起到了調氣止血、通經散結、治癒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