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3-02 14:37

  健康的基礎來自於營養,而對孩子來說,既要警惕營養過剩,又要注意營養不良。孩子營養不良的表現具體為:

  1、蛋白質缺乏:臨床容易疲勞,常伴有貧血,小兒體重減輕,生長髮育遲緩,以及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

  2、脂肪缺乏:小兒容易患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症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的缺乏等。

  3、糖類缺乏:小兒容易發生低血糖,臨床常表現為疲勞、生長髮育遲緩。

  4、鈣不足:小兒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骨骼牙齒髮育異常,有些患兒可發生低鈣抽搐等。

  5、磷不足:小兒常有食慾不振,臨床易發生軟骨病,表現為骨骼和牙齒髮育不正常,嚴重的可發生病理性骨折。

  6、鉀不足:小兒常出現肌肉無力,嚴重的可發生心律失常。

  7、食物纖維不足:臨床常表現為便秘等。

孩子營養不良的表現相關文章
孩子營養不良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孩子營養不良也常常被稱為慢性營養缺乏症。孩子營養不良會影響孩子正常的生長髮育,這裡既包括身體上的生長髮育又包括腦部的生長髮育。孩子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媽媽們都很著急,都想知道孩子營養不良怎麼辦?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藥治療 1、取黃鱔魚1條,雞內金10克。將鱔魚去內臟,切塊放碗中,加雞內金,蒸熟後食用。 2、紅薯葉30克,雞內金10克,煎湯,調味服
發布於 2023-03-28 19:01
0評論
引起孩子營養不良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原因主要包括長期的餵養不當、突然斷奶以及疾病因素等。孩子營養不良大多是由於缺乏成長過程中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元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等元素。那麼如果能夠正確餵養孩子,循序漸進的給孩子斷奶以及多加預防常見的幼兒疾病,如果在飲食中注意孩子的均衡飲食、注意給孩子補充人體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元素,那麼是不是就能有效預防孩子營養不良的發生。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孩子營養
發布於 2023-03-28 19:28
0評論
1、患兒發育遲緩,身材矮小,皮膚毛髮無光澤,教膜蒼白,體重不增加甚至減少。臨床上還將營養不良病人分為消瘦型和水腫型。 消瘦型:皮膚鬆弛,皮下脂肪減少,變薄無彈性,頭髮枯黃,大便頻而量少有粘液。患兒的智能及動作均有不同程度遲緩,體溫低於正常,脈搏慢,血壓偏低。 水腫型:輕者僅有皮下水腫,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顏部凹陷性水腫(壓之有凹陷),少數患兒可有胸腹腔積水,少數人還可出現皮膚紫瘢。本型患
發布於 2023-06-30 00:14
0評論
營養不良寶寶發育遲緩,身材矮小,皮膚毛髮無光澤,黏膜蒼白,體重不增加甚至減少。一般在臨床上,將營養不良的患者分為消瘦型和水腫型。 消瘦型--皮膚鬆弛,皮下脂肪減少,變薄無彈性,頭髮枯黃,大便頻而量少有粘液。患兒的智能及動作均有不同程度遲緩,體溫低於正常,脈搏慢,血壓偏低。 水腫型--輕者僅有皮下水腫,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顏部凹陷性水腫(壓之有凹陷),少數患兒可有胸腹腔積水,少數人還可出現皮
發布於 2024-05-22 17:26
0評論
應該是提高免疫力與增強營養、合理餵養同時進行。咽喉是呼吸道的一道關卡,扁桃體是這關卡的衛士,當有病原體入侵,往往首先由扁桃體產生反應,從而出現扁桃體紅腫、發熱的症狀。很多家長說“又是扁桃體發炎了!”似乎扁桃體是才是產生疾病的禍首,其實是人們誤解扁桃體了。孩子常常得病,是有抵抗力差這個因素的,可以使用丙種球蛋白以增強抵抗力,從而減少發病的機會,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孩子的抵抗力弱還與偏食、先天不足、後
發布於 2023-04-07 20:22
0評論
1、香菇粥 原料:小米50克,鮮香菇50克。 做法:先煮小米粥,取其湯液,再與香菇同煮。 用法:每日服3次,持續服用有效。 食物相剋:小米忌與杏仁同食。 2、豬排燉蘿蔔 原料:白蘿蔔500克,豬排骨(大排)250克,鹽3克,大蔥10克。 做法:排骨剁成3釐米大小的段。白蘿蔔切成片。將排骨燉至肉脫骨,再加入蘿蔔片、蔥燉熟,撇去湯麵浮油,加入鹽即可食用。 食物相剋:白蘿蔔忌與人參、西洋參同食。 3、
發布於 2024-03-02 14:30
0評論
情緒變化:兒科醫生的大量調查研究資料顯示,當寶寶情緒不佳、發生異常變化時,應考慮體內某些營養素缺乏。 1.寶寶鬱鬱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提示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質,應多給寶寶吃一點水產品、肉類、奶製品、畜禽血、蛋黃等高鐵、高蛋白質的食品。 2.寶寶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給寶寶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益處。 3.寶寶情緒多變,
發布於 2024-10-10 03:20
0評論
健康的基礎來自於營養,而對孩子來說,既要警惕營養過剩,又要注意營養不良。孩子營養不良的表現具體為: 1、蛋白質缺乏:臨床容易疲勞,常伴有貧血,小兒體重減輕,生長髮育遲緩,以及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 2、脂肪缺乏:小兒容易患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症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的缺乏等。 3、糖類缺乏:小兒容易發生低血糖,臨床常表現為疲勞、生長髮育遲緩。 4、鈣不足:小兒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骨骼牙齒髮育異常,有
發布於 2023-03-28 19:14
0評論
人們通常把消瘦、發育遲緩乃至貧血、缺鈣等營養缺乏性疾病作為判斷寶寶營養不良的指標。這一方法法雖然可靠,但病情發展到這一步,寶寶的健康已經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只能“亡羊補牢”,這顯然不是上策。 其實,寶寶營養狀況滑坡,往往在疾病出現之前,就已有種種信號出現了。父母若能及時發現這些信號,並採取相應措施,就可將營養不良扼制在“萌芽”狀態。專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以下信號特別值得父母們留心: 一、情緒變化
發布於 2024-03-02 14:50
0評論
引起小兒疳症的主要原因是父母餵養不當或小兒挑食、偏食。 餵養不當主要是太過和不及。太過是指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飢飽無規律,過分食用肥膩的食物,過多地吃冷食,導致食積內停,形成疳症。 不及指母乳餵養不足;人工餵養調配不當,如牛奶或奶粉濃度太低,或以穀物(米粉、麥乳精)為主食,從而因長期蛋白質和脂肪不足而發生營養不良。 小兒斷奶後或哺乳期間未能及時增加輔食;以及兔唇、顎裂、嬰幼兒腹瀉、腸吸收不良綜徵
發布於 2024-03-02 14:5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