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 成】白朮炒,二兩半(75g) 木香另研 黃連酒炒 甘草各七錢半(各22g) 白茯苓去皮,二兩(60g) 人參一兩五錢(45g) 神曲炒 陳皮 砂仁 麥芽炒取面 山楂取肉 山藥 肉豆蔻面裹煨熱,紙包槌去油,各一兩(各30g)
【功 用】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主 治】脾虛食積證。食少難消,脘腹痞悶,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膩微黃,脈虛弱。
【用 法】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一日二次,陳米湯下 (現代用法:共為細末,糊丸或水泛小丸,每服6~9g,溫開水送下,每日2次)。
【方 解】
本方證因脾虛胃弱,運化失常,食積停滯,鬱而生熱所致。脾胃納運無力,故見食少難消,大便溏薄;氣血生化不足,則倦怠乏力、脈象虛弱;食積阻滯氣機,生溼化熱,故脘腹痞悶、苔膩微黃。治當健脾與消食並舉。本方重用白朮、茯苓為君,健脾祛溼以止瀉。山楂、神曲、麥芽消食和胃,除已停之積;人參、山藥益氣補脾,以助苓、術健脾之力,是為臣藥。木香、砂仁、陳皮皆芳香之品,功能理氣開胃,醒脾化溼,既可解除脘腹痞悶,又使全方補而不滯;肉豆蔻溫澀,合山藥以澀腸止瀉;黃連清熱燥溼,且可清解食積所化之熱,皆為佐藥。甘草補中和藥,是為佐使之用。諸藥合用,脾健則瀉止,食消則胃和,諸症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