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組織的放射反應
中醫藥對放療毒副反應的防治中醫藥配合放射治療有幾個方面:一是減輕放射反應,如口乾、咳嗽、腹瀉等症狀;二是提高放療的完成率,增強放療的療效,減少復發和轉移;另外,中藥可治療放射性大腸炎、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脊髓炎等。目前最常用於放化療的中藥如:靈芝(高濃度靈芝製劑、靈芝孢子粉醫用)、人參等。
全身毒副反應:
臨床表現放射造成體內發生一些化學反應:產生過酸化物質,進入肝臟蓄積,自由基的遊離,發生過敏反應。這些因素造成倦怠戚、食慾下降、嘔吐、噁心等症狀。一般在放療數天後出現。個別病人屬放射敏感體質,當放射量剛到一半或不到一半時,就出現全身乏力,白細胞下降(血常規顯示接近正常值或低於正常值)。一般於放療2—3周出現,以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為主。
處理方法:
①口服升血藥物,如維生素、鯊肝醇、高濃度靈芝製劑等。
②白細胞過低者(低於3X10’/mI或更低時),可給予粒細胞刺激因子肌注,一般每天50—150P6,連續5天,自細胞可基本恢復正常,如仍低則暫停放療,並結合靈芝孢子粉(醫用)服用。
口腔黏膜放療反應:
口腔黏膜反應出現時間較皮膚為早,一般在放療後2—3周最為嚴重,以後可自行緩解,表現為充血、白點、融合成片或淺表潰瘍,偽膜形成。
放射性食管炎
1.原理及臨床表現當腫瘤劑量達10—20Gy/l-2周時,照射野內的正常食管黏膜可發生充血水腫,這時的表現可有吞嚥困難加重、輕微的疼痛等,可不做處理;當照射劑量達30—40Gy後,食管黏膜充血進一步加重,表現為局部疼痛或胸骨後燒灼感,重者可以表現得難以忍受,尤以進食時為重,此時需要處理,臨床上稱之為放射性食管炎。
放射性胃炎:
臨床表現 放射2—3周後出現毒性反應。
15-20Gy:胃酸分泌抑制。
20-40Gy:食少,嘔吐,腹瀉。
50-60Gy:潰瘍,穿孔,狹窄,梗阻。
中醫防治:可用高濃度靈芝製劑、靈芝孢子粉(醫用)等中藥保護黏膜及預防放射性損傷。
6放射性心包炎:
臨床症狀放射性心包炎的臨床表現與一般滲出性心包炎相似,主要表現為胸悶、氣急、心率加快,嚴重者出現心力衰竭的症狀。X線片顯示心包積液的徵象,心電圖有低電壓表現,超聲波發現有心包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