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身反應
表現為一系列功能紊亂和失調,如乏力、食慾下降、虛弱、疲倦、噁心。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繼續開展 "三嚴三實 "專題教育活動。"三嚴三實 "是指: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為甚麼我們不把這些問題解決掉呢?
2.局部反應
乾性皮膚表現為皮膚瘙癢、色素沉著和脫皮,並可產生永久性淺褐色斑點。油性皮膚在輻照部位表現為溼疹和水泡,嚴重時可引起水泡和破損。
3、粘膜反應
輕度:表現為口腔粘膜紅斑、紅腫、充血,分泌物減少。口乾,稍有疼痛感,食物攝入量稍有減少。
中度:口咽部明顯充血和水腫,有斑塊狀白膜,潰瘍形成,疼痛明顯,進食困難。
重度:口腔黏膜極度充血、糜爛、出血,融合成白膜,潰瘍加重,有膿性分泌物,嚴重疼痛,不能進食,偶有發熱。
4.放射性食管炎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是由放射線引起的食管粘膜損傷,食管屏障保護功能下降,以及炎症的結果。臨床表現為吞嚥疼痛,通常在放療開始後2至3周開始,腫瘤組織吸收達到30Gy左右,在4至5周左右達到高峰,然後逐漸減少,直到放療結束後兩週左右。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有很大的個體差異,亞洲人的嚴重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一般低於歐美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會因化療和糖尿病的合併而增加。晚期損害是食管潰瘍和食管狹窄。傳統的分割劑量外照射放療通常不產生食管狹窄,但大劑量分割放療和腔內近距離治療可產生這種併發症,可通過擴張狹窄處或支架治療。
5.放射性肺炎
急性放射性肺炎是肺癌放射治療中比較常見和危險的併發症。事實上,在2000cGy的肺部照射後會出現永久性損傷,在3000~4000cGy/3~4周的照射後,受照射的肺部出現急性滲出性炎症。病理檢查發現血管壁增厚,內皮細胞腫脹,纖維栓塞形成,肺泡隔水腫,膠原纖維腫脹。這些變化在每一個受輻射的肺癌病人身上都有,但大多數沒有症狀;如果這時有感染,就會出現症狀,被稱為急性放射性肺炎。如果不出現症狀,照射結束後,炎症逐漸吸收消散,逐漸形成不同程度的肺實質的進行性血管硬化和纖維化。肺纖維化在輻照後6個月左右發生,逐漸加重,1年後達到最嚴重的程度。放射性肺炎的形成最主要取決於照射的面積,也與劑量和分區有關。機體因素、個體差異以及是否有慢性肺部疾病也與放射性肺炎的發生有關。放療中抗癌藥物的不適當組合,也會導致放射性肺炎的發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症狀和體徵與一般肺炎無特異性,如咳嗽、咳痰、發熱、胸痛、氣促等。檢查時可發現囉音,但症狀的數量和嚴重程度不同。急性放射性肺炎的診斷並不困難。它通常發生在放療結束後不久,有誘因,如上感;有肺炎的症狀和體徵;重要的是,X光片顯示肺炎,而透視檢查不能清楚地看到,最好用胸片確認。急性放射性肺炎主要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等治療。必要時可給予對症治療,如給氧。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用量應足夠,緩慢減量,並持續數週。肺纖維化的晚期表現。肺功能差的病人在大面積照射時,肺功能會更差。
6.放射性骨髓病
在肺癌放射治療中應嚴格預防放射性骨髓病。必須設計和實施治療方案,確保脊髓受到的照射不超過其耐受的劑量,即在10釐米的長度內不超過4500cGy。
7.心臟損傷不太常見,多為心包炎。以4281cGy照射時,心臟併發症為6.6%,而化療可增加心臟併發症,如阿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