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傷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口腔疾病。它是指牙齒受到突然的外力打擊或撞擊,咀嚼碎石或金屬異物,甚至不小心咬傷餐具而造成的牙齒、牙髓和牙周組織的損傷。嚴重時,多顆牙齒同時受創,常伴有牙槽突骨折,下頜面受力過大或摔傷,可引起上、下頜骨骨折。外傷後如不及時檢查和治療,可引起牙齒變色、鬆動、移位甚至脫落。在此情況下,如果不及時檢查和治療,就會導致牙齒變色、鬆動、移位,甚至脫落。"我們要做的是,讓我們的牙齒變得更加健康,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牙齒受傷主要有三種類型:腦震盪、牙齒斷裂和牙齒移位。
腦震盪有輕有重,主要影響牙周和牙髓。輕度病例通常在臨床上不明顯,或只有輕微的症狀,容易恢復。在一些病人中,受影響的牙齒變色、牙髓壞死、鈣化和牙根吸收可能在一年或幾年後才發生。因此,如果遇到牙齒外傷,應儘早到醫院檢查是否造成牙齒折斷,消除咬合創傷;平時注意減少或避免不良的冷、熱、機械刺激。定期到醫院複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牙齒由三種硬組織組成:釉質、牙本質和骨質。引起牙齒斷裂的創傷可能只發生在這三種結構中間的一部分,也可能發生在兩種以上。這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在輕度的情況下,只有一小塊琺琅質被損壞,可以不作處理,或用樹脂材料填充,以修復形狀。如果牙髓受傷,則需要立即保護牙髓,甚至切除牙髓進行根管治療。如果牙根受傷,則需要根據斷裂的部位,選擇在根管治療後固定患牙或拔除患牙。
如果外傷導致牙齒移位,甚至整個牙齒脫落,患者當時的治療方法將對患牙的癒合產生重大影響。在牙齒完全脫落後,應儘量避免汙染牙根,如果可能的話,應立即將其放入鹽水中。牛奶和涼開水也可以作為儲存液使用。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將脫位的牙齒放在病人的舌頭下,在去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之前暫時存放。患者千萬不要用衛生紙包裹患牙,更不要擦洗牙根,這樣很容易造成汙染,影響牙齒的生存能力。
外傷性牙齒的治療需要結合口腔外科、牙科、牙周病學、修復學、正畸學和其他牙科專業,以最大限度地保存牙齒,保障功能,保護活髓,確保美觀。不恰當的治療將導致永久性的牙齒缺損或缺失。治療的目標首先是保存牙齒,並儘可能地保持其活力。
預防牙外傷也極為重要,需要提高對牙外傷風險的認識,避免交通事故和防範運動中的外傷。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柔韌性、敏感性和協調性都在下降,骨骼也在變薄,所以在外出和運動時尤其要注意。綜上所述,患者一旦遇到牙齒外傷,應儘快到醫院就診,以免影響牙齒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