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25 18:26

春天是面癱--單純周圍性面神經麻痺的高發季節,"乍暖還寒",最難休息。如果不注意,耳後受涼或後背出汗受風,就會

這些是該病最常見的症狀。

本病開始時常有耳後疼痛,有的病人半邊臉麻木或有昆蟲般的感覺,隨後出現流淚、漏水、口眼歪斜(最初只在笑的時候)。

當你去醫生辦公室時,你通常要在神經科登記。有些神經科的醫生很厲害,也可能醫生自己得過這種病,或者家人或朋友得過這種病,被針灸治癒了,所以叫你直接去針灸科。

有的會開一些藥,比如所謂的營養神經的 "腺苷鈷胺 "1.5MG的70多顆,其實就是B12,打十天,強的松(激素)吃十天,同時告訴你一週後去針灸,或者做物理治療。

還有的醫生會對你 "非常負責",叫你去做CT、MRI(磁共振成像),花1000多塊錢去 "排除 "腦部疾病。其實這很可笑,一個神經科醫生竟然把 "周圍性面神經麻痺 "和 "中樞性面神經麻痺 "通過儀器區分開來,那他的水平就只有三年級了!(如果你看了報告就知道了。(能看懂字就看報告)

如果你去理療科,那也行,先做理療,再做針灸。有時有些理療師會嚇唬病人,說不要提前做針灸,否則會增加痙攣的風險。

事實上,這種疾病在中國很常見,很普遍。在歐洲和美國則不太常見。的確,有相當比例的輕度患者不需要任何治療,只要休息30天左右就會自行恢復,因為人體的自愈能力很強!!。以前人們打破了頭,擦破了皮,也不用去醫院包紮、縫合,不都是好好的長回來了嗎?這部分病人,如果吃藥打針,當然就好了,大約30天也就好了。但是先花錢,就是不知道這些藥對你有甚麼好處或壞處?如果做針灸,這部分病人在十天到十五天內就可以恢復了!這就是針灸的好處。

那麼還有一部分病人,打了針,吃了藥,過了一個星期來了,一點動靜都沒有,西醫會說,這本來就是漸進階段,不會恢復的。做了針灸後,很快就開始恢復了。大約30天左右就能恢復。

然後有一部分病人聽信醫生的話,打針,吃藥,等著自己恢復,但並沒有。過了一個月、兩個月,不行,才想起針灸來,這種通常要留下後遺症。

最幸運的病人會在第一時間來針灸。

不過也分大夫,一個鄰居老伯去東方醫院針灸科,先開了核磁共振,又開了治中風(腦血管病)的藥,還開了針灸,當然能好,但前兩項,有必要嗎?當然有必要,對醫生來說,創收高於一切!

一般的醫生都是這樣。

一般的醫生都會給你拔背,因為這個病一般都是受涼得來的,所以很多病人都會覺得背部或頸部僵硬發緊,拔完後會很紫,病人感覺很輕鬆。然後就是扎針,烤TDP或紅外線。

關於引起痙攣的問題:有一部分病人,治療、不治療、中醫治療、西醫治療,都會有後遺症,包括痙攣,但與針灸的早期或後期干預沒有任何關係,可能與早期太強的刺激如電針有關,但現在還有多少針灸師在用電針強刺激治療面癱?

這個病看起來很重,很嚇人,其實不用太擔心,80%以上的患者都會完全康復,過於焦慮不利於康復。但要注意休息,合理使用眼睛,可以上半天班,另半天去針灸科:)

祝大家好運。

面癱患者指南--拿到手就先看針灸相關文章
面癱了,應該先看哪個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說:神經內科!沒錯,面癱是面神經出了問題,自然是找神經內科醫生看了。但今天,我們不妨換換思路。首先,按國際慣例,面神經的研究和治療屬耳科學範疇,因為面神經從腦幹發出後,要在耳部一條狹窄的骨管中(面神經骨管)曲折前進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才進入面部肌肉;其次,耳鼻喉科醫生對面神經的結構、功能瞭如指掌,當藥物治療“救”不了面神經時,還可以“拔刀相助”。如此看來,耳鼻
發布於 2023-02-04 15:57
0評論
面癱分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周圍性面癱(面神經麻痺、面神經炎)大多由病毒侵入面神經造成,以突發面部麻木,口眼歪斜為主要表現的痿病類疾病。臨床表現為突發性一側口歪眼斜,閉目不能,口角下垂或耳後疼痛,耳鳴,流淚。病變時口角下垂且向健側偏斜,流淚或流涎,鼻唇溝變淺,或眼裂增大,額紋消失,或不能皺眉、閉目、露齒、鼓腮、吹口哨等。本病常因受涼、過勞、精神緊張、心情抑鬱而誘發。治療不當或延誤,可後遺麻痺、
發布於 2023-03-26 03:11
0評論
概述 最近同事小范心情老是很憂鬱,提不起精神,見到人就有點回避的意思。近距離發現其出現了口歪眼斜的情況,去醫院檢查得出患上了面癱。面癱醫學上被稱之為面部神經麻痺,是指面部肌肉群出現了運動性障礙的的情況,它是一種多發性的的疾病,出現在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不受年齡的限制。其給患者的生活帶來的很大的不便,有的患者連簡單的抬眉都做不出來,那麼,針灸怎麼治療面癱呢? 步驟/方法: 1、 目前,治療面癱的
發布於 2023-07-13 15:16
0評論
1、體針法 取穴:常用穴:地倉、水溝、四白、太陽、絲竹空、翳風、睛明。備用穴:合谷、內庭。 操作:每次選常用穴4-5穴,備用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可根據透刺二穴間距離選針,經常用作透穴的穴位為地倉透四白、太陽透絲竹空等.迅速進針,緩慢送針,不可提插捻轉,針身與皮膚成10~15度交角。如透穴,以針尖到達上穴後再刺入0.3寸左右為宜。翳風穴斜向上刺,以面部出現針感為宜,睛明穴用5分長毫針淺刺0.
發布於 2023-09-18 18:08
0評論
1、合谷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道,是一個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顏面上的病,頸項牙痛、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2、太陽穴: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在兩眉梢後凹陷處。太
發布於 2024-08-20 17:57
0評論
最近門診遇到面癱的患者,對於面癱的治療存在一些疑問。現就自己個臨床經驗作簡單的介紹。第一、得了面癱該怎麼辦?如何看?如果早上起來發現自己的嘴角歪斜了,您首先需要經神經內科診斷,先確診是單純的周圍神經面癱,還是中樞性面癱,兩者是有很大差別的,鑑別除了醫生的臨床經驗,一系列的神經查體,還有就是依據現代化的診斷方法做頭顱CT或者核磁。尤其是對於老年人比較有意義,可以早期發現腦血管病變,但是隨著生活水平
發布於 2022-11-25 18:46
0評論
面癱,指的是面神經的損傷引起的面部表情肌的癱瘓。其表現為一系列的面部畸形:面部表情的喪失、口角的歪斜,以及因為眼睛無法閉合而引起的眼睛刺痛、流淚、嚴重的形成角膜炎症,甚至是難愈性的角膜潰瘍而導致失明的可能。這些損害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沉重負擔,使得他們無法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正因為如此,對於面癱的治療是越早越好。那麼面癱發生了該看甚麼科?多種原因可以導致面癱,因此面癱的治療
發布於 2022-12-28 08:40
0評論
面癱俗稱“口僻”,現代醫學稱為面神經炎或面神經麻痺,臨床上有中樞性和周圍性之分,中樞性面癱多繼發於腦血管病,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是周圍性面癱,主要表現為突然一側眼瞼不能閉合,口角下垂,不能鼓腮、抬額、皺眉,進食時飯粒和殘渣滯留於患側齒頰間隙,甚至湯液自患側口角溢出。本病發病率較高,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男性略多於女性,美國的發病率為每年13-34/10萬,我國的發病率約為每年425.7/10萬,近年
發布於 2022-11-27 08:26
0評論
針灸治療本病效果很好,而且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有觀點認為本病在初始的急性期內不宜針灸,這其實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關鍵在於取穴及手法。本病的針刺治療應該分期進行,急性期和恢復期的取穴、針刺方法和手法等應有所不同,以充分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在初始發病的急性期,病邪表淺,面部取穴宜少淺刺,手法宜輕,應以頸項部和四肢穴位為主,如風池、合谷、足三里、太沖等。 恢復期面部取穴則可適當增加,並使用透刺,如陽
發布於 2024-04-09 01:14
0評論
各個穴位詳解: 印堂穴:位於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頭痛、通血絡等功效。 陽白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二釐米處。一般配太陽穴、睛明穴、魚腰穴治目赤腫痛、視物昏花、上瞼下垂等。 太陽穴: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在兩眉梢後凹陷處。太陽穴的主治病症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達摩
發布於 2024-05-18 06:0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