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療之反應及注意事項當泥療作用於炎症性病灶時,有大量炎性滲出物進入血液。患者反應性低下時,這些物質不能很好氧化而滯留於血中,因而血沉加速,病灶部疼痛加劇,出現紅、腫、熱及運動障礙症狀。婦女則出現腹股溝痛,下腹部不適,白帶增多,尿頻等症狀。表現為全身不適、倦怠、無力、頭暈、頭痛、脈搏加速、呼吸急促、體溫增高、大汗淋漓及失眠,泥療又減弱脾功能,引起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以上反應的程度與醫療泥之物理、化學特點,泥療部位,泥浴泥量、包纏泥量、泥溫度、泥療時間、間隔時間、醫療次數、泥療目的以及配合其他醫療等有關。同時還與病情、合併症、患者身體反應性等有關。
泥療過程中可能出現失水和電解質平衡失調現象,因此應準備鹽水或熱茶。泥療過程中如果出現頭暈、心悸、噁心、嘔吐、大汗或局部劇痛、浮腫等徵象時,應立即停止泥療。泥療結束後應靜臥休息30分鐘,患者體弱、泥療面積大則應延長休息時間,要避免著涼。接受泥療之當天禁止進行大量活動,亦不能進行日光浴療、游泳及郊遊等。由於泥療能增強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所以令患者進食富於蛋白質、糖、維生素b1等之飲食。泥療之療效,療後一個月才能出現,並可持續2 —3個月因而下一療程的開始,必須在3個月以後,最好間隔4—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