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26 07:41

腦癱患兒術後SPR護理常規

腦癱是指在出生前或出生後,腦神經系統尚未成熟時,由於外傷、中毒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腦細胞損傷而引起的四肢運動功能障礙。其臨床症狀包括腦或小腦損傷引起的智力低下、運動、共濟失調、運動障礙和感覺障礙。

1.一般護理:術後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4-6h,防止嘔吐物誤入氣管,有專人看護,防止患兒躁動和扭傷腰部影響手術效果,密切觀察生命體徵情況,給予心臟監護,觀察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時吸痰和霧化吸入。

2.保持引流管暢通正確固定,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和顏色:如果在短時間內引流液過多或顏色變清,要警惕腦脊液漏的發生。正常情況下,術後第一天引流液量不超過300ml,並嚴格床頭交接,加強巡視,及時與醫生聯繫。

3、傷口觀察:密切觀察傷口出血情況,保持輔料清潔乾燥,如有汙染及時更換,注意觀察傷口滲出物是血性還是淡黃色液體,如發現淡黃色液體為腦脊液漏,及時通知醫生處理,抬高床尾30o,同時準備沙袋,換藥後加壓包紮,平臥3天。

4.體位護理: 患兒回病房後4-6h進行第一次翻身,注意翻身時保持軀幹平坦,軸向翻身,防止傷口扭傷引起出血和疼痛。

5.飲食方面: 嘔吐多見於全身麻醉後的第二天,小兒術後嘔吐多見於:麻醉反應;一過性腦脊液和低顱壓。因此,當天禁食或喝少量水,術後第一天吃半流食,第三天開始鼓勵患者多吃粗纖維食物,促進患兒排便。

6.第二次大便: 觀察第二次大便,是否有大便失禁,並準確記錄尿液的顏色、量和性質。

7.皮膚護理:皮膚小而脆弱,受壓後易發生褥瘡。每天按摩受壓部位兩次,術後前3天2小時翻身一次,第4天4小時翻身一次。

8.感覺觀察:患兒清醒後,觀察雙下肢感覺的恢復情況,多數患兒術後雙下肢無力、麻木,有燒灼感,一般4-6天從近端到遠端症狀逐漸消失。

9.疼痛護理: 疼痛一般在術後4h出現,24h內最為強烈。可分散患兒的注意力,採取舒適的體位,必要時給予止痛藥,保證休息和睡眠。

10.術後併發症的護理:

(1)嘔吐:如由麻醉劑引起,早期出現,2-3天內逐漸消失,不需特殊處理。如有必要,給予肌肉注射,並進行胃腸道復通。如由低顱壓引起,常伴有頭痛、頭暈,嘔吐較頻繁,應抬高床腳30-50cm,必要時夾住引流管。如由藥物引起,停藥後可消失。嘔吐時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頻繁嘔吐者應觀察生命體徵、皮膚彈性、口渴情況,及時補液,防止電解質紊亂。

(2)預防肺部感染:術後定期翻身、拍背,幫助排痰,必要時進行霧化吸入。

(3)預防尿路感染:建議患兒多飲水,保持床單清潔乾燥,排便後及時清洗,並保持會陰部清潔乾燥。留置導尿管的患兒每天做膀胱沖洗。

腦癱兒童術後SPR護理常規相關文章
概述 也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你的身邊就有一些腦癱兒患者。瞭解小兒腦癱的日常護理常識,對於腦癱兒患者的治療是有著極其重要作用的。小兒腦癱的護理也是許多的患者家屬十分關心和需要了解的一種常識。對於腦癱兒的護理常規主要就是包括日常生活護理,飲食護理,還有皮膚護理和功能訓練這四個方面。那麼,腦癱兒患者的護理常規有哪些呢?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腦癱兒護理的常規方法。 步驟/方法: 1、 首先第一皮
發布於 2023-01-04 01:43
0評論
神經外科治療主要針對腦癱所產生的肌肉痙攣(肌張力增高)、手足徐動、扭轉痙攣、振顫、失調等症狀,分為針對大腦、小腦、脊髓的中樞手術方式和針對脊神經和四肢周圍神經的周圍手術方式。中樞手術方式中的立體定向腦細胞核損毀術、腦刺激術、腦移植術等由於效果不穩定且價格昂貴,在臨床上基本不採用,不是治療腦癱的常規手術方法。周圍手術方式中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SPR手術)和周圍神經縮窄術是目前治療腦癱的主要手術
發布於 2022-12-27 20:25
0評論
尚無有效的病因治療方法,目前的治療主要是採取適當的措施幫助獲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一、物理療法和康復訓練:1、完善的護理、良好的衛生和充足的營養;2、長期堅持科學的語言、職能和技能訓練;3、採用理療、體療並結合按摩等促使肌肉鬆弛,改善下肢運動功能、步態和姿勢;4、支具和矯正器可幫助控制無目的動作,改善姿勢和防止畸形;5、手指的作業治療有利於進食、穿衣、寫字等與生活自理的動作訓練;二、藥物治療
發布於 2022-12-13 10:33
0評論
1、每天康復訓練4-6小時,上下午分開訓練。2、訓練項目:被動關節活動訓練,上肢及手功能訓練(分離運動、精細活動、動作穩定性),跪立位訓練,站立平衡訓練,行走訓練。3、訓練方法及要領:(1)被動關節活動訓練:原則是緩慢、輕柔,以不引起患者緊張及疼痛為度,總之,要在患者配合的情況下進行(2)上肢及手功能訓練(分離運動、精細活動、動作穩定性):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人類從爬行進化到直立行走,使我們
發布於 2022-11-26 04:11
0評論
目前我們通過臨床研究發現,傳統治療對於部分腦癱兒來說效果可能不太理想,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嚴重的話還可能會導致患兒病情的延誤。比如,傳統藥物治療腦癱只能緩解病情,使病情不再惡化,對小兒腦癱的治療沒有實質性進展和遠期的療效。而一般傳統手術治療,主要是矯正四肢肌肉手術和脊髓神經破壞手術,減輕肌張力,有一定緩解效果,但不理想,特別是神經根毀損手術,毀損不夠,症狀改善不明顯,若毀損過頭則會導致肌
發布於 2023-01-24 23:22
0評論
一般來說,藥物對治療小兒腦癱作用微小甚至沒有作用。但若腦癱患兒有癲癇發作時,則可用抗癲癇藥物來控制,真正科學有效的腦癱治療手段應該是康復結合手術。舉例來說,痙攣型腦癱是臨床最常見的一類腦癱,該型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踮腳尖、剪刀步態,換言之,即患兒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走路。我們知道,正常人能夠靈活動作和保持姿勢,是藉助適當的伸張反射來維持的結果。如果肌肉伸張時反射性收縮過強,則出現活動受限、關節運動範圍變
發布於 2023-01-25 01:02
0評論
腦癱雖然難治但並非不可治,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其康復與治療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但很多家長在患兒求醫過程中因這種或那樣的原因失去信心放棄治療或胡亂治療,這是令人惋惜的。我們曾經碰到過不少類似這樣的例子:當獲知自己的孩子是腦癱患兒之後,很多家長不能或不願接受這樣的事實,不僅使患兒因錯過最佳時期治療而造成更不幸的後果,還在無形中將自己的這種不良情緒傳遞給孩子,影響了他們的康復治療。因此,腦癱患兒的
發布於 2023-01-25 00:12
0評論
概述 小兒痙攣性腦癱即小兒大腦癱瘓,是指因未成熟大腦在各種原因作用下發育不全而致的非進行性損傷所引起的運動和姿勢紊亂。主要患病頭部、上肢、下肢、語言、心理等部位。在美國,腦癱患者是患有神經肌肉紊亂的兒科患者中數量最多的一群。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腦癱發病率可為從每1000名新生兒中有6到59例不等。在對腦癱進行治療的同時,更要做好細緻的護理工作,這樣可以使患者更快的康復。 步驟/方法: 1、 心理
發布於 2024-04-26 21:59
0評論
一、肌張力和畸形的關係既往大量文獻已經證明了,肌張力增高可以通過產生神經粘附因子的途徑導致導致肌蛋白合成受限,最終導致肌質量不足、肌萎縮,進而產生肌腱攣縮,同時肌張力增高還可以導致肌肉、骨骼生長受限,肌肉骨骼生長速度的不匹配,主動肌和拮抗劑肌肉生長速度的不匹配也可以導致畸形的出現。因此肌張力和畸形是明確的因果關係,即肌張力增高是因,畸形是果,而且畸形還可以繼續發展。由此可見單純通過手術進行肌腱延
發布於 2023-01-24 22:42
0評論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後一個月內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或腦發育異常所導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臨床上以姿勢與肌張力異常、肌無力、不自主運動和共濟失調等為特徵,常伴有感覺、認知、交流、行為等障礙和繼發性骨骼肌肉異常,並可伴有癲癇發作。腦癱的病因主要有早產、窒息、低體重、母子血型不合、遺傳等,其發病率在發達國家大約為2‰左右,我國約為1.5‰-5‰左右。臨床上根據運動障礙的性
發布於 2023-01-04 17: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