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4-23 09:20

  直腸脫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瞭,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

  1.解剖因素

  發育不良幼兒、營養不良患者、年老衰弱者,易出現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無力;小兒骶骨彎曲度小、過直;手術、外傷損傷肛門直腸周圍肌或神經等因素都可減弱直腸周圍組織對直腸的固定、支持作用,直腸易於脫出。

  2.腹壓增加

  如便秘、腹瀉、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難、多次分娩等,經常致使腹壓升高,推動直腸向下脫出。

  3.其他

  內痔、直腸息肉經常脫出,向下牽拉直腸黏膜,誘發黏膜脫垂。

  目前,引起直腸完全脫垂有以下兩種學說。①滑動疝學說 因腹腔內壓力增高及盆底組織鬆弛,直腸膀胱陷凹或直腸子宮陷凹處直腸前腹膜反折部被推向下移位,將直腸前壁壓入直腸壺腹,最後脫出肛門外。②腸套疊學說 套疊始於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在腹壓增加,盆底鬆弛等因素影響下,套疊部分不斷下移,最終使直腸由肛門外脫出。

脫肛的原因相關文章
1、解剖因素 小兒骶尾骨彎度小,直腸較垂直,腹內壓增高時,直腸缺乏支持而易於脫垂。直腸前陷凹腹膜反折過低,腹內壓增高和腸袢壓迫使直腸前壁突入直腸壺腹導致脫垂。老年人肌肉鬆弛,生育過多或分娩時會陰撕裂亦可使直腸發生脫垂。 2、腹內壓增高 長期便秘、腹瀉、慢性咳嗽和排尿困難等引起腹內壓增高,可導致直腸脫垂。近年來國外研究發現,直腸脫垂常伴有精神或神經系統疾患,兩者間的關係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認為神經系
發布於 2024-09-30 09:55
0評論
1.解剖因素 發育不良幼兒、營養不良患者、年老衰弱者,易出現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無力;小兒骶骨彎曲度小、過直;手術、外傷損傷肛門直腸周圍肌或神經等因素都可減弱直腸周圍組織對直腸的固定、支持作用,直腸易於脫出。 2.腹壓增加 如便秘、腹瀉、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難、多次分娩等,經常致使腹壓升高,推動直腸向下脫出。 3.其他 內痔、直腸息肉經常脫出,向下牽拉直腸黏膜,誘發黏膜脫垂。 目前,引起
發布於 2024-10-01 00:46
0評論
常見於體虛的小兒及、咳嗽等病史,或有內痔環切手術史。脫出為本證的主要症狀。輕者排便時直腸粘膜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日久逐步發展為直腸全層脫出,除大便時脫出外,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脫出,須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後方能回納。 如脫出未即時還納,直腸粘膜充血水腫,出血或糜爛。可伴有肛周皮膚潮溼瘙癢、腰骶及腹部墜脹痠痛。脫出時間稍長,沒有及時復位,可造成嵌頓,粘膜由粉紅色變為暗紫色,甚至糜爛壞死,腫脹疼痛
發布於 2024-06-21 01:13
0評論
脫肛都有哪些危害要注意?脫肛的原因是主要在於排便的時候用力過度,或者長時間保持坐姿導致而成,大部分的脫肛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頻度會增大,大便的時候直腸脫出,不能自行回縮,必須推託方能復位,嚴重的時候,坐著或走路的時候,都會掉出來,甚至是腹瀉或放屁的時候,也可能無法控制地掉出來,而大量的臨床案例證明脫肛通過手術治療的話往往會復發,而通過中藥治療的話雖然慢,但是卻能去除病根,比如雙紅提肛方。 那麼
發布於 2024-06-21 01:40
0評論
脫肛怎麼辦 在我們生活中,往往有許多人都是會出現脫肛症狀的。那脫肛應該怎麼辦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1、保守療法 對於脫肛這種疾病,患者要注意自身的護理和保養。如果直腸脫出到肛門外,應該及時用乾淨的手紙或者是紗布將其托住,然後慢慢送回肛門,避免造成局部感染和發炎。如果直腸脫出後無法還納入肛門內,那麼應立即臥床休息。 2、中醫治療 內服藥以補中益氣、升提固澀為主,比如喝補中益氣湯;外用藥則需
發布於 2024-12-11 18:37
0評論
脫肛是非常常見的一個問題,不管甚麼人群都是可能發生,其中在小孩子身上更容易出現。那麼對於這個麻煩的問題,我們瞭解多少,知道該怎麼預防和治療嗎?如果不知道,一起來看看吧。 脫肛的原因有兩大類 1、先天因素:與上兒直腸的解剖特點有關,即小兒的先天性因素是盆腔組織結構發育未完善,支持直腸的周圍組織相通薄弱、固定不牢。 2、後天因素:為腹腔內的壓力長期處於增高狀態,如用力排便、劇烈咳嗽、嘔吐、頻繁腹瀉;
發布於 2024-12-11 18:43
0評論
收腹運動 防治脫肛的關鍵是加強腹肌與盆底肌的收縮鍛鍊,如反覆收腹,一分鐘做30次,這樣能夠加強骨盆肌肉收縮功能。 提肛運動 吸氣時收縮肛門,呼氣時放鬆肛門,每日2~3次,每次做20~30次。這樣反覆鍛鍊,可增強肛門括約肌的收縮功能。 沖天運動 雙手握拳,曲肘舉至肩高,兩膝關節半彎曲,然後突然用力向上衝起,使四肢完全伸直,每次200下,反覆鍛鍊可提升臟器。此法應根據患者的體力耐受程度酌情選用。 注
發布於 2024-06-21 01:33
0評論
直腸、肛管在排大便後向下脫出於肛門之外,稱為直腸脫垂,俗稱脫肛。肛管直腸脫垂(脫肛),是指肛管、直腸粘膜、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的一種疾病。脫垂的原因多由於肛提肌和盆底肌薄弱或肛門括約肌鬆弛。 各種年齡的人均可發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小兒(兒童時期盆腔內支持組織發育不全)和老年人(年老體弱),也見於多次分娩的婦女(婦女多次分娩,骨肉張力減小,骨盆肌肉鬆弛)。本病的誘因為長期腹瀉、便秘、前
發布於 2024-10-01 00:19
0評論
直腸脫垂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以兒童和老年人多見。 1.臨床分類根據脫垂程度,分為部分性脫垂和完全性脫垂2種。 (1)部分性脫垂:為直腸下端黏膜與肌層分離,且向下移位形成皺襞,故又稱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其脫出組織較少,長度為2~5cm,可以是部分黏膜或全圈黏膜下脫,可呈放射狀排列。脫垂部分為兩層黏膜,與肛門之間無溝狀隙。 (2)完全性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嚴重時直腸和肛管均翻出肛門外。脫出組織多,
發布於 2024-04-23 09:26
0評論
痔瘡和脫肛都是肛腸疾病中易多發的兩種肛腸疾病,雖是兩種不同的肛腸疾病,但症狀也有幾分類似,總是容易誤解廣大患者,容易混淆,以致於不少脫肛患者被當成痔瘡治療,最終延誤了病情,給身體帶來更大的危害。 1、脫肛與痔瘡在定義上的區別很明顯。 痔瘡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其主要表現有疼痛、便血、脫肛、感染。依據痔瘡發生的類型的部位而定。 肛管、
發布於 2024-05-02 17:5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