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痣也簡稱色痣,斑痣或黑痣,是由正常含有色素的痣細胞所構成的最常見於的皮膚良性腫瘤,偶見於粘膜表面。
【成因】
1、種族與遺傳 美國白種人皮膚惡黑的發病率比黑人高。日本人的惡黑低於白種人。而澳大利亞人,尤其來自英國的凱爾特族的惡黑髮病率最高,因此與種族有關。同時部分惡黑也有家族發病史,有人估計惡黑中有家族史者約佔3%,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2、創傷與刺激 不少報告提到創傷與刺激可使良性色素性皮膚病惡變,有人統計約有10%~60%的惡黑患者惡變前有創傷史。非洲斑圖人中赤腳者發病率較穿鞋者要高兩倍。烏干達人的惡黑髮病部位以足為常見,我國也有類似情況,這些都可能與經常外傷刺激有關。
3、病毒 以往在田鼠惡黑中發現病毒樣顆粒,近年來在人的惡黑中也有發現,對其病因方面所起的作用,尚無定論。
4、日光 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5、免疫 惡黑可出現自然消退現象,使人們注意到腫瘤與免疫的關係,雖然其確切性質尚不清楚,但其免疫學反應確實存在。在惡黑病人中已測出對腫瘤細胞的胞質抗原及胞膜抗原的循環抗體。在惡黑患者之間,胞質抗體有交叉反應,而抗胞膜抗體則較為特異,僅對個體的腫瘤細胞起反應。在體內,抗體與黑素瘤細胞結合在一起。腫瘤侷限時,抗體水平最高,而且在發生轉移前,抗體即明顯下降或消失。有人認為此種抗體在預防或推遲血源性轉移方面起重要作用。
【致病因素】
1、皮內痣
皮內痣為大痣細胞分化而來,是更成熟的小痣細胞,並進入真皮及其周圍結締組織中。
2、交界痣
痣細胞在表皮和真皮交界處,呈多個巢團狀,邊界清楚,分佈距離均勻;每個巢內的上一半在表皮的底層內,下一半則在真皮淺層內。這些痣細胞為大痣細胞,色素較深。
3、複合痣
在痣細胞進入真皮的過程中,常同時有皮內痣和殘留的交界痣,為上述輛型痣的混合形式。
【組織病理】
1.交界痣 痣細胞巢在表皮內,基底膜以上,表皮突內最多。
2.混合痣 黑素細胞既在真皮內,也在交界部成巢。
3.皮內痣 表皮內無黑素細胞巢,增生的黑素細胞在真皮內,在黑素細胞巢和表皮之間常有明顯的正常區域。大的先天性色素痣痣細胞可累及皮膚的附屬器,也可浸潤至皮下組織。
4.藍痣
(1)普通型藍痣真皮黑素細胞數量較多,位於真皮深部。長形細胞的長軸與表皮平行。有時有分支的樹枝狀突,大多數充滿黑素顆粒,真皮中載黑素細胞也增多,但無樹枝狀突。
(2)細胞藍痣的黑素細胞除有樹枝狀突外,有的表現為較大的梭形細胞,排列密集而成細胞島,間有散在的載黑素細胞。
色素痣多發生在面、頸、背等部,可見於任何正常人體。可在出生時即已存在,或在生後早年逐漸顯現。多數增長緩慢,或持續多年並無變化,但很少發生自發退變。可採用手術和非手術療法。療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