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4-30 14:40

  藥物中毒的臨床特徵:

  1、輕度中毒者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噁心、嘔吐,中樞神經系統出現興奮或抑制,容易出現幻想、失去時間和空間感覺。

  2、重度中毒者可出現昏迷、呼吸抑制、驚厥、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瞳孔縮小如針尖大小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3、慢性中毒者的症狀主要有食慾不振、便秘、消瘦、衰老和性功能減退等。

  二、藥物中毒的常見症狀

  1、神經系統毒性反應:多有口唇及全身麻木、眩暈、乏力、視力模糊、煩躁不安等症狀,重者可出現抽搐、嗜睡、意識不清或昏迷等。引起此種反應的醫務有安眠藥、抗精神病藥物、抗癲癇藥、苦杏仁、白果等。

  2、消化系統毒性反應:多有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原因不明的胃出血、黑便、肝痛等。引起此種反應的藥物有阿司匹林、洋地黃類、利血平、魚膽、桃仁等。

  3、循環系統中毒反應:多有心悸、面色蒼白、四肢寒冷、心率改變、血壓波動,心律失常等症狀。引起這種反應的藥物有氯丙嗪、強心甙類、苦杏仁、人參等藥物。

  三、常見類別中毒眼部症狀

  1、水楊酸類

  阿司匹林中毒:可出現眼瞼水腫、眼瞼藥物疹,結膜下出血,角膜可出現散在半透明樣水皰,瞳孔可出現一過性反應障礙,視神經可出現球后視神經炎,眼肌、視野多無異常,視力可有改變。

  氨基比林中毒:可出現雙眼視力障礙,劇烈眼痛,眼瞼紅腫,閉瞼障礙,皮膚有紅色小藥疹。結膜充血,皰疹性結膜炎。角膜浸潤、渾濁,角膜上皮脫落呈小泡狀。瞳孔散大,眼底可窺見視神經萎縮。

  2、抗生素類

  磺胺類藥物中毒:可出現眼瞼水腫、球結膜水腫、瞳孔散大、虹膜睫狀體水腫,眼底可窺見視乳頭水腫,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視網膜水腫,以後極部為明顯,可有暫時性屈光不正,可出現外直肌麻痺,中心暗點,視野縮小。

  鏈黴素中毒:可出現眼瞼水腫、瞳孔縮小、眼外肌麻痺,眼底可窺見中心性脈絡膜視網膜炎、視神經炎、視野縮小,停藥後眼部症狀好轉。

  青黴素中毒:可出現眼瞼水腫、球結膜充血、水腫,角膜表層浸潤、潰瘍,眼底可窺見視網膜水腫,視網膜靜脈炎。

  3、有機溶劑類

  甲醇中毒:可出現視力急速下降,一般在2 h~7天內失明。眼睛疼痛,瞳孔縮小或不等大。眼底可窺見視網膜靜脈擴張、靜脈搏動,動脈峽細,黃斑部呈菱形白色區,中心呈黑色渾濁,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視野:雙側中心暗點擴大。

  石油中毒:患者自覺羞明、流淚、視疲勞,可出現眼瞼水腫、結膜黃染、瞳孔散大、晶狀體渾濁,眼底可窺見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視網膜血管峽細。

  4、金屬類

  汞中毒:可出現視力逐漸下降,眼瞼水腫、結膜充血,角膜渾濁,瞳孔對光反應遲鈍,眼底可窺見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

  鉛中毒:可出現進行性視力障礙,眼瞼水腫明顯,結膜充血,角膜表層點狀浸潤,瞳孔不等大、對光反應遲鈍,晶狀體點狀渾濁。眼底可窺見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視網膜出血,黃斑部水腫、白斑、點狀出血。

  5、其他類別中毒

  酒精中毒:可出現視力突然下降或失明,眼睛疼痛,瞳孔散大,對光反應遲鈍,眼底可窺見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早期黃斑部充血、水腫。視野縮小、色覺障礙。雙眼性外展神經麻痺、眼球震顫、複視。

  嗎啡類藥物中毒:可出現視力障礙、瞳孔縮小、對光反應遲鈍,眼底可窺見,早期出現視神經乳頭顳側蒼白萎縮,視網膜血管痙攣以黃斑部小動脈為明顯。

  可卡因中毒:可出現視力障礙、瞼裂開大、球結膜水腫,角膜知覺消失、淺層渾濁、潰瘍,瞳孔散大,對光反應遲鈍,眼球可中等度突出。

  洋金花中毒“可出現視力障礙、眼瞼水腫、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眼內肌麻痺,眼底可窺見視網膜水腫。

  附子中毒:可出現視力障礙,結膜下出血,玻璃體渾濁,眼底可窺見視神經網膜炎、視神經萎縮。

  煤氣中毒:患者自覺羞明、流淚、眼疼痛,可出現眼瞼高度水腫,結膜充血、水腫,角膜渾濁,瞳孔縮小或不等大,可見虹膜睫狀體炎症,玻璃體出血,眼底可窺見視神經炎、視網膜出血、中央靜脈栓塞。

  奎寧中毒:可出現雙眼視力障礙,眼球疼痛,結膜充血,角膜浸潤,瞳孔散大,眼底可窺見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黃斑部水腫、滲出,視網膜動脈血栓,貧血性視網膜病變。視野:輪狀暗點、中心暗點。

  異煙肼、乙胺丁醇中毒:可出現雙眼視力障礙,眼底可窺見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周邊視野縮小及中心暗點。

藥物中毒症狀有哪些表現 相關文章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種常見的意外疾病,患者可能會因為這個危及生命,特別是自己取暖的冬天,一氧化碳的中毒現象更常見。因此,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那麼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臨床表現呢?下邊介紹一下: 1.輕型 中毒時間短,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為10%--20%。表現為中毒的早期症狀,頭痛眩暈、心悸、噁心、嘔吐、四肢無力,甚至出現短暫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鮮空氣,脫離中毒環境後,症狀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後遺症
發布於 2024-09-02 05:51
0評論
甲醛中毒是指其他各種名稱,如接觸甲醛,甲醛毒性,毒性甲醛和福爾馬林中毒。暴露於甲醛的人更容易患甲醛中毒。人們通常使用的產品也可以維持甲醛中毒的症狀。甲醛中毒的跡象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由一個人吸入或攝入的甲醛的量,應該怎樣做才能把它在最早的甲醛中毒症狀的正確識別。甲醛(化學分子式HCHO,分子量:30.03,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於水、醇醚。在常溫下是氣態,通常以水溶液和氣態形式出現
發布於 2024-03-14 04:49
0評論
阿片類藥物中毒:多由靜脈注射所致,在常用劑量下,患者會山現噁心、嘔吐、便秘、出汗,也可有口乾、心動過緩、心悸不安、瞳孔縮小。一次吸毒0.5g以上,就可產生典型的中毒特徵。 安眠藥中毒:在老年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睡眠依賴於安眠藥。一般鎮靜藥,如地西泮等難以奏效,逐漸升級至中樞催眠藥。且量越用越大,因此安眠藥中毒時有發生。 苯巴比妥、異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中毒:病人初期興奮、狂躁、驚厥,隨後轉為抑制
發布於 2024-04-30 15:01
0評論
臨床表現主要為缺氧,其嚴重程度與HbCO的飽和度呈比例關係。輕者有頭痛、無力、眩暈、勞動時呼吸困難,HbCO飽和度達10%~20%。症狀加重,患者口唇呈櫻桃紅色,可有噁心、嘔吐、意識模糊、虛脫或昏迷,HbCO飽和度達30%~40%。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熱、四肢肌張力增強和陣發性或強直性痙攣,HbCO飽和度>50%。患者多有腦水腫、肺水腫、心肌損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某些患者的
發布於 2022-11-27 03:14
0評論
診斷原則根據短期內職業接觸高濃度甲醛蒸氣後迅速發病,結合臨床症狀、體徵和胸部X線表現綜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類似疾病,方可診斷為急性甲醛中毒。摺疊診斷及分級標準 甲醛刺激反應表現為一過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狀,如眼刺痛、流淚、咽痛、胸悶、咳嗽等.胸部聽診及胸部X線無異常發現。 2輕度中毒有視物模糊、頭暈、頭痛、乏力等全身症狀,胸部X線檢查除出現肺紋理增強外,無重要陽性發現。摺疊中度中毒根據下
發布於 2023-03-30 16:21
0評論
大量飲用酒精製品引起的中毒。又稱乙醇中毒。有急、慢性之分。短時間內一次飲用超量酒精(乙醇)製品後出現急性酒精中毒,又稱醉酒狀態。飲酒後乙醇在胃和小腸迅速吸收,5分鐘即可在血中發現,30~90分鐘達最高濃度,並分佈到全身各部。少量以原形從尿、汗液及呼氣排出,90%以上在體內(主要在肝臟)代謝。對酒的耐受量因人而異,極少數人對酒類特別敏感。 急性中毒可分3期: ①興奮期。表現為顏面潮紅或蒼白,眼結膜
發布於 2024-03-20 13:29
0評論
氯氣刺激反應 出現一過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狀。肺部無陽性體徵或偶有少量乾性羅音,一般24小時內消退。 輕度中毒 主要表現為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周圍炎,有咳嗽、咯少量痰、胸悶等。兩肺有散在乾性羅音或哮鳴音,可有少量溼性羅音。肺部X線表現為肺紋理增多、增粗、邊緣不清,一般以下肺野較明顯。經休息和治療,症狀可於1~2天內消失。 中度中毒 主要表現為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水腫或侷限的肺泡性肺水腫。眼及上呼吸
發布於 2023-12-28 09:35
0評論
1.輕型 中毒時間短,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為10%--20%。表現為中毒的早期症狀,頭痛眩暈、心悸、噁心、嘔吐、四肢無力,甚至出現短暫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鮮空氣,脫離中毒環境後,症狀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後遺症。 2.中型 中毒時間稍長,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佔30%~40%,在輕型症狀的基礎上,可出現虛脫或昏迷。皮膚和黏膜呈現煤氣中毒特有的櫻桃紅色。如搶救及時,可迅速清醒,數天內完全恢復,一般
發布於 2022-12-22 13:00
0評論
臨床表現主要為缺氧,其嚴重程度與HbCO的飽和度呈比例關係。輕者有頭痛、無力、眩暈、勞動時呼吸困難,HbCO飽和度達10%~20%。症狀加重,患者口唇呈櫻桃紅色,可有噁心、嘔吐、意識模糊、虛脫或昏迷,HbCO飽和度達30%~40%。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熱、四肢肌張力增強和陣發性或強直性痙攣,HbCO飽和度>50%。患者多有腦水腫、肺水腫、心肌損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某些患者的
發布於 2023-12-19 05:12
0評論
1.口服中毒金屬汞口服一般不引起中毒,如口服量過大,可出現全身發熱、上腹墜痛,胸部X線檢查可見闌尾充盈等,一般於1~2天后即可隨糞便排出。偶有嘔吐、嗜睡及尿汞增加等。 2.吸入中毒 (1)神經系統:頭痛、頭暈、全身乏力、情緒激動、易激惹等,重者可發生抽搐、昏迷和精神失常。 (2)消化系統:早期可出現流涎、口渴、齒齦和口腔黏膜紅腫、糜爛、潰瘍、出血、疼痛等口腔炎表現,常伴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
發布於 2024-09-05 17:4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