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是著名傳統中藥植物,也是古今著名的藥食同源之品。最早記載於《本草綱目》,後世醫家本草集註更是對其進行了詳盡的記載與分析。
行氣寬中話紫蘇!何以言行氣寬中必談紫蘇?詳見下文。
紫蘇含蘇子、蘇葉、蘇梗三品,均可入藥。《本草備要》記載:“紫蘇,宣,發表,散寒。味辛入氣分,色紫入血分。香溫散寒,通心利肺,開胃益脾,發汗解肌,和血下氣,寬中消痰,祛風定喘,止痛安胎,利大小腸,解魚蟹毒。…蘇子與葉同功。潤心肺,尤能下氣定喘,止嗽消痰,利膈寬腸,溫中開鬱。梗下氣稍緩,虛者宜之。”僅此一文,即可見其功效甚奇!
紫蘇性味辛溫,入手太陰肺、足太陰脾之經。肺居於胸中,主一身之氣,主治節,朝百脈。肺主一身之氣,內助宗氣之生成輸布,外主衛氣之固表御邪。紫蘇辛溫,入於肺經,行於氣分,香溫散寒,外可助衛氣固表散寒,發表解肌,內可通利心肺。肺朝百脈,紫蘇入於肺經則助肺氣宣散,通調百脈,宗氣得布,百骸得養。肺主治節,紫蘇助於肺氣暢行,肺氣宣降得暢,治節出焉,氣血津液得以通調有序。脾居於中焦,主運化,主升清,主統血。脾胃為後天之本,居於中焦,受納飲食,運化腐熟,散佈水谷精微,濡養四肢百骸。紫蘇入於足太陰脾經,開胃益脾,助脾之運化水谷,上可升清,下可降濁。脾統血,紫蘇色紫入於血分,助脾以統血,紫蘇辛散,統血而不致瘀。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脾氣不足,則痰溼內生;肺氣不宣,則痰濁中阻。紫蘇入於肺脾兩經,香溫散寒,溫化寒痰,助肺氣宣散、利大小腸予邪以出路;助脾以升清降濁,運化腐熟,斷邪之源;故可寬中消痰也!
胸中之氣、血、痰、瘀或行、或和、或利、或化、或散、或消,氣血通調、邪皆可除,是以行氣寬中必言紫蘇矣!
數首古今名方亦隨其神功奇效而成,如香蘇散、杏蘇散、蘇子降氣湯。香蘇散出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合香附、蘇葉、陳皮、甘草四味,理氣解表,香附、蘇葉、陳皮共奏行氣寬中之功,蘇葉尚具解表散寒之效,可治外感風寒,內傷氣質之證。杏蘇散出自《溫病條辨》,藥共十一味,內治痰濁阻滯,外散涼燥之邪,方中蘇葉可起外以解表,內以行氣化痰之效。蘇子降氣湯乃為臨床最常用之方劑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治下虛上實之痰喘之證,蘇子降氣化痰清上之痰濁,且能下氣定喘,乃為君藥。此類名方無數,暫不細說。
確切的臨床療效為基礎研究打開了廣闊的天地,科研工作者們也正在出色的完成著他們的使命。現代研究發現,紫蘇的藥理成分多樣,地上部分主要包含揮發油類、黃酮及其苷類、萜類等,而蘇子則主要含有脂肪油類。在其藥理成分的作用下,目前研究證實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過敏、止咳平喘、改善消化等作用。
1、抗菌抗病毒 紫蘇的抗菌抗病毒活性成分多種,主要為揮發油、黃酮類以及有機酸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枯草芽酸桿菌、酵母菌等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最為明顯。近來部分研究還發現紫蘇的提取物對於艾滋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機制及有效率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2、抗炎抗過敏 紫蘇葉的揮發油具有顯著地抗炎作用,其通過抑制白細胞的粘附與轉移過程起到抗炎的作用;這一特點與現代應用於上呼吸道感染等炎症性疾病密切相關。紫蘇提取物亞麻酸具有抗過敏的作用,其通過阻滯中性粒細胞等的聚集與粘附起到抗過敏作用,臨床用於治療蝦蟹等引起的急性過敏等。其抗魚蟹過敏的作用於《本草備要》記曰“解魚蟹毒”,可知這一作用自古便已明確。
3、止咳平喘 蘇葉中的部分酸類物質能夠通過緩解平滑肌痙攣而起到平喘的作用;另外在其抗過敏過程中亦可通過減輕炎性反應等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4、其它 蘇子中富含的亞麻酸類物質是降血脂的有效成分之一;紫蘇中的黃酮類物質能夠對抗氧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起到抗衰老的作用等等。
紫蘇是著名的藥食同源之品,其食用價值亦起到重要作用。在民間既有蘇子葉拌制或醃製為鹹菜的做法;紫蘇氣味香醇,亦常常被用於食品中的香料製劑;另外,在烹製享用鮮蝦魚蟹之時少量食用紫蘇亦為常見的食用方法。夏秋交際,秋燥將至,蘇葉與桑葉、菊花、麥冬等各取適量代茶飲也是個不錯的選擇。